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57篇
  免费   1925篇
  国内免费   1270篇
耳鼻咽喉   310篇
儿科学   766篇
妇产科学   819篇
基础医学   3048篇
口腔科学   401篇
临床医学   9512篇
内科学   4048篇
皮肤病学   522篇
神经病学   1563篇
特种医学   18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6篇
外科学   3225篇
综合类   15471篇
预防医学   6778篇
眼科学   469篇
药学   6407篇
  82篇
中国医学   4407篇
肿瘤学   977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1046篇
  2022年   919篇
  2021年   1256篇
  2020年   1219篇
  2019年   1017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903篇
  2016年   1057篇
  2015年   1236篇
  2014年   2531篇
  2013年   2481篇
  2012年   3270篇
  2011年   3563篇
  2010年   3255篇
  2009年   3211篇
  2008年   4857篇
  2007年   4250篇
  2006年   3861篇
  2005年   4233篇
  2004年   2634篇
  2003年   2256篇
  2002年   1722篇
  2001年   1485篇
  2000年   1195篇
  1999年   1016篇
  1998年   817篇
  1997年   855篇
  1996年   691篇
  1995年   743篇
  1994年   601篇
  1993年   363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96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高压氧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试验对象,采取1∶1随机等分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基础护理措施,包括防感染、控制血压以及颅压等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高压氧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血压、并发症、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以及Fugl-Meyer总分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指导方案结合高压氧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调控血压,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赵胜楠  侯鹏 《中国药事》2020,34(7):759-765
异常毒性最初是一种确保复杂成分制剂生产工艺一致性及安全性的辅助检测手段,后来成为针对外源性毒性污染物的通用安全性检测项,曾在世界范围内被各国药典收载。由于该检测与药品质量、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受到质疑,各国药典逐渐在各论及通则中删除该检测项,目前仅《中国药典》保留异常毒性。由于该检测存在设定限值难以统一、给药体积及给药剂量不合理、结果易受干扰且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等试验原理及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其试验结果没有实际参考意义。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国际监管机构及卫生组织对异常毒性有了更为科学的认知,并已逐渐形成统一的监管共识:严格的生产控制措施和有效的质量检测手段,比异常毒性检测更为重要;异常毒性检测结果或与产品质量及污染不具相关性;在异常毒性检查中使用大量动物不符合动物福利和“3R”原则。本文从科学角度试论异常毒性作为药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并总结异常毒性修订的科学原则,希望能为我国监管机构、制药行业修订异常毒性相关内容提供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妊娠期疾病类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天津港口医院治疗的107例孕妇,根据妊娠期是否患病分为A组、B组与对照组。A组为22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B组为36例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对照组为49例妊娠期血糖与血压正常、无其他疾病的孕妇。所有研究对象妊娠期定期抽取静脉血检测甲状腺功能、血压及血糖水平。采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联合评价。结果此研究发现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在孕中期游离T4值、A组与对照组在孕晚期、B组与对照组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不同妊娠时期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的发病情况各组别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对照组在孕中期与孕晚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情况数据对比,A组、B组与对照组在不同妊娠时期低T4血症发病情况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早期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与甲状腺正常数据对比,B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正常孕妇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妊娠期的游离T4水平更低、TSH水平更高,且随着妊娠期的增长,变化趋势不断增大;妊娠期疾病类型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存在着联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15.
李丽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79-458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异常的 X 线造影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异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 X线造影的诊断方式,对其临床资料及其诊断效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30例吻合口异常患者中,共计18例吻合口异常,对比剂在经过瘘口向纵隔进入时,在其纵隔的内部形成了斑片状的形状,且对比剂出现积聚影;8例患者为吻合口胸腔瘘,对比剂在经过瘘口向纵隔进入时,形成不规则的阴影状;2例患者为吻合口气管瘘,对比剂在经过瘘口进入支气管以及气管时,其支气管以及气管位置有明显的分支显影;2例患者为残胃胸腔瘘,在检查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对比剂进入患者的胸腔处。其中20例患者为单发瘘,10例患者为多发瘘,瘘口的直径为3 mm~6 mm,平均直径为(4.1±0.4)mm。结论 X 线造影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异常诊断中有着显著的价值,可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准确显示,为诊断提供相应的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摘 要〕 目的:判定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分成了甲组和乙组、各 31 例。乙组施行康复训练,甲组 在乙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甲组及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Fugl–Meye 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甲组患者的 Fugl–Meye 评分及 ADL 评分均优于乙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 体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诊治的150例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50例,慢性丙型肝炎组50例,原发性肝癌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日本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PIVKA-Ⅱ浓度,德国罗氏Cobas 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浓度。   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和AFP浓度均明显高于慢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 < 0.05)。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5.3%;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PIVKA-Ⅱ和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和0.848。   结论   血清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优于AFP,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同侧俯卧位。对照组采取自由卧位,行常规处理,不给予间苯三酚。结果观察组患者活跃期、第一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宫颈水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可有效纠正胎方位异常,提高阴道分娩率,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膝卧位矫正枕位异常的可行性。方法:将单胎初产临产的枕位异常的产妇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入选者均无绝对头盆不称、胎儿窘迫、严重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其中96例为观察组采取胸膝卧位矫正枕位,另90例为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而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膝卧位在产程中矫正枕位异常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