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8篇
口腔科学   152篇
临床医学   35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31篇
综合类   494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362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合成药用聚乳酸-乙醇酸高分子缓释材料,用于某些生物药物缓、控释剂型的制备;同时探讨聚合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以及优化工艺。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采用配位-插入聚合法通过交酯开环合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材料。结果:本研制合成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75/25和PLGA50/50)经采用多种鉴定手段表征化学结构正确,力学性能良好,玻璃转化温度为33.7℃,分子量为27000~70000,分子量分布为1.4~1.6,产品最终产率可达70%以上。结论:通过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和优化,在一定范围内,不仅可以得到分子量大小不等和单体比例不同的聚乳酸-乙醇酸缓释材料,而且每批次之间所得分子量重现性良好,合成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ethoxyl poly(ethylene glycol)-poly(lactic acid),mPEG-PLA]二嵌段共聚物及其载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胶束,验证共聚物的结构,并考察胶束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特性及其溶血性质。方法:采用辛酸亚锡催化的开环聚合法制备不同嵌段比例的mPEG-PLA二嵌段共聚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利叶红外光谱(FTIR)验证其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考察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用透析法、丙酮溶剂蒸发法及丙酮挥发透析法制备空白及载ATRA胶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束的形态,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其粒径分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及溶血性质。结果:制备了5种不同嵌段比例的mPEG-PLA共聚物,TEM结果显示ATRA胶束呈类球形。胶束的粒径及载药量受制备方法、药物/嵌段共聚物比例以及嵌段共聚物性质的影响,通过筛选得到丙酮挥发透析法及嵌段共聚物/药物的比例为5∶2为最适制备条件,得到胶束的平均粒径在267.5~431.8 nm内,并随着嵌段共聚物疏水部分的增大而增加;胶束的载药量在11.23%~20.01%内,包封率为31.79%~56.57%,也具有随疏水嵌段增大而增加的趋势。载药胶束在PBS-乙醇(9∶1)的释放液中48 h体外累积释药率为61.6%~94.1%,载药胶束与50%血浆混合后药物释放趋于零级,药物的释放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和载药量的减小而增加。100~150mg.L-1的载药胶束无溶血现象,而5 mg.L-1的ATRA溶液即出现溶血。结论:通过研究嵌段比例对mPEG-PLA嵌段共聚物载ATRA胶束一系列体外性质的影响,为选择最适的嵌段共聚物比例提供了依据。载药量,体外释放及溶血性质结果显示mPEG-PLA嵌段共聚物载ATRA胶束具有明显的增溶,缓释作用,并能够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消旋聚乳酸(DL-PLA)可吸收膜在预防脊柱手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04年12月-2006年4月收治的63例腰椎骨折、滑脱患者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术中使用DL-PLA可吸收膜覆盖于硬膜外,B组(32例)术中则没有使用DL-PLA可吸收膜。观察患者术后9个月后脊柱的MRI影像学结果和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MRI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9个月后对比脊柱MRI影像学中瘢痕及粘连的程度,A组有13例见轻度瘢痕组织影像,无明显硬膜粘连及压迫硬膜的现象;B组31例有瘢痕形成,22例有粘连,16例有轻度压迫,5例压迫明显,其中2例有明显神经根水肿。A组硬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术后9个月临床疗效优23例,良8例,差0例;B组优18例,良11例,差3例。A组疗效优于B组(P〈0.05)。结论DL-PLA可吸收膜能较好地预防及减轻脊柱术后硬膜外粘连,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聚乳酸移植修复狗腰部椎板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犬9只,每只犬选取L1、L3、L5三个节段,行后路椎板切除造成骨缺损,切除骨质研磨成微小颗粒骨,与聚乳酸复合,实验随机分为4组:A组:自体微小颗粒骨 聚乳酸组;B组:自体微小颗粒骨组;C组:聚乳酸组;D组:空白对照组,每组选取7个节段。于术后8周进行CT扫描,应用有限元法分析。结果加载负荷后位移值统计学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聚乳酸组>自体微小颗粒骨组>自体微小颗粒骨 聚乳酸组。结论聚乳酸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力学强度优势较明显,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关节腔注射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研究其体内外释药规律.方法:应用O/W溶剂挥发法制备MTX-PLGA微球,对其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内外释药谱;采用HPLC法分析药物含量;体内释放采用大鼠皮下气囊模型.结果:微球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38.47±1.32)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2.71±0.84)%和(3.23±0.13)%.体外释放t50为20 d,体外释放速率常数Kr=0.038μg·mL-1·d-1.体内试验显示,在气囊中的释放速率常数KR=0.12μg·mL-1·d-1.结论:采用本法制备的MTX-PLGA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制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构建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覆盖PHBV膜,空白对照组不覆盖膜。术后2、4、8和12周取材。观察PHBV膜体内降解性及引导骨再生的效果。结果①PHSV膜在体内可缓慢降解;②膜覆盖组术后第2周即可见新骨形成,12周时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骨充填,骨再生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HBV膜能引导骨组织再生。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天然膜材料。  相似文献   
107.
刘喜春 《健康必读》2006,5(11):8-10
目的 探讨以游离骨膜复合支架材料培养工程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 将游离骨膜与聚乳酸支架复合后体内异位培养,于2、4、6、8周对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及钙磷含量检测.结果 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磷含量2周到6周逐渐增高,8周略有下降,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聚乳酸材料与游离骨膜复合异位培养可以产生新骨,新生的骨组织于6周时成熟.  相似文献   
108.
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制备葡激酶突变体(K35R,DGR)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使其在包封和释放过程中都能保持活性。方法使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GR的PLGA微球,研究了搅拌速度、PLGA浓度、内水相和外水相中的添加剂对蛋白包封率以及微球性质的影响,并进行了DGR微球的体外和体内释放试验。结果2%聚乙烯醇可以有效抑制超声乳化时DGR在水/二氯甲烷界面上的变性,将DGR的活性回收率从16%提高到几乎100%。在外水相中加入NaCl可以显著提高蛋白包封率,同时对微球的粒径分布和表面形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DGR微球的体外释放呈现两个时相,15 d释放大约DGR总活性的50%。DGR微球在体内持续释放5 d。结论制备的PLGA微球,DGR包封率高,稳定性较好,是DGR的良好载药系统。  相似文献   
109.
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在PVR家兔体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家兔玻璃体中植入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后的体内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采用HPLC法测定房水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制品的体内消除半衰期从0.6h延长至379h。体外累积释放率与体内相应时间的吸收分数早明显的正相关。药效学结果根据Ryan分级法进行评价,t检验结果表明微球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液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生物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了CPC—PLGA复合材料,测定其抗压强度,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固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并与单一的CPC材料进行对照。结果CPC-30vol%PLGA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比单一的CPC材料提高了1倍多;与单一CPC材料相比,复合材料中CPC的固化产物羟基磷灰石晶体的聚集形态发生了改变,颗粒排列更加紧密。结论pLGA的加入可以提高CPC的抗压强度.对CPC的固化反应无不利影响,该复合材料在整形外科、骨外科及牙科领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