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组织结构特殊,成熟关节软骨组织没有血供,一旦损伤难以自愈.临床上常用的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手段有微骨裂术、关节软骨移植、关节置换术、软骨组织工程等,但这些方法的修复效果都不理想.生长因子是体内组织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软骨发育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参与,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研究显示,在关节软骨修复过程中加入外源性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对目前应用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中的生长因子进行综述,讨论这些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发育及其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作用,分析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修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背景:胶原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多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并可降解为新生组织提供足够空间。目的:制备一种复合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交联风干胶原膜和交联冻干胶原膜。将壳聚糖-肝素纳米粒滴于交联冻干胶原膜上,再将湿态交联风干胶原膜置于复合纳米粒子的交联冻干胶原膜上风干,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采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为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在其中间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呈不规则球形分布于胶原膜内侧面;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均为阴性,细胞毒性为0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机体无毒,符合ISO10993-1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4.
应用传统的Triton-x100法与应用Triton-x100和丹参酚酸B法制备脱细胞血管支架,比较这两种支架的理化性质及其血液相容性,展望应用丹参酚酸B后处理脱细胞血管支架在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在组织工程血管材料方面的开发空间。选择SD大鼠16只,雄性,鼠龄7周,体质量250 g左右。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用Triton-x100法(Tx组)、Triton-x100加入丹参酚酸B法(Tx-sal 组),加工制成两种脱细胞血管支架。观察脱细胞血管支架的宏观形貌;亲水性实验测定亲水性;体外溶血实验计算体外溶血率;复钙化凝血时间实验测定复钙化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实验测定动态凝血时间,以及体外血小板的黏附;补体激活实验测定补体激活程度情况;比较两组脱细胞血管支架的血液相容性。Tx组接触角为76.36°±4.65°,Tx-sal组接触角为71.26°±3.55°,Tx组接触角度数略高于Tx-sal 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x-sal 组溶血率为1.5%,Tx组溶血率为2.1%。Tx组复钙化凝血时间为(212±11.32)s,Tx-sal 组复钙化凝血时间为(231±13.53)s,Tx组与Tx-sal 组的复钙化凝血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x-sal组相比Tx组延缓了凝血时间,抗凝血性更加优良。Tx-sal 组黏附的血小板数目低于Tx组的相应数目。Tx-sal 组补体激活水平低。与传统的Triton-x100法制备的脱细胞血管支架相比,加入丹参酚酸B后处理的脱细胞血管支架具有更加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更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材料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进行复合,实现对bFGF的控制释放,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组织再生功能.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溶出的bFGF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支架对bFGF的短期控制释放过程.结果bFGF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胶原基支架结合,均匀分布在多孔三维支架中,48 h后,bFGF的溶出浓度趋于恒定,经过甲醛交联的支架对bFGF的结合量较高;bFGF的结合量受到壳聚糖的含量和交联方法的影响.结论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能够对生长因子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控制释放,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6.
复合异种骨的相关研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移植是骨科临床常用的方法,其中异体骨移植越来越受重视。本对复合异种骨的成骨活性物质、植骨材料及骨移植抗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以组织工程的方式将植骨材料和具有定向分化能力的骨髓干细胞进行复合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异种骨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破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意义及其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细胞,在骨塑造和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破骨细胞对成骨细胞调节方面的影响了解很少。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骨发育过程中破骨细胞的缺乏会导致骨基质排列紊乱、矿化减少、成骨细胞行为异常。破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的引入将会解决骨组织工程面临的许多问题。破骨细胞前体在组织工程化骨上生成破骨细胞是一条生理、实际的破骨细胞引入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新型的两亲性小分子,并通过新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其纳米材料.方法:用胆固醇对氨基匍萄糖进行疏水改性,使其具有两亲性;用核磁和红外表征目标产物N-胆固醇基琥珀酰基氨基葡萄糖(CSG)的化学结构,结合纳米共沉淀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其自组装体,并用扫描电镜、圆二色谱考察其自组装体的性质.结果:CSG通过这种新的方法形成具有高轴向比的纳米纤维状自组装体,分子在自组装过程中采取手性排列的方式.结论:通过设计分子的化学结构、控制自组装的方法和条件,可以得到先进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壳聚糖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在药物载体研究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综述壳聚糖基纳米药物载体的体内生物效应及安全性研究,包括其药效研究、药物代谢、组织分布以及体内毒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10-05关于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子和载药纳米粒子体内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性试验的文章,中文以“壳聚糖”和“纳米粒子”和“体内”或“药效”或“药代动力学”或“组织分布”或“毒性”为主题词,英文以“chitosan and nanoparticle and in vivo”或“chitosan and nanoparticle and pharcodynamic or pharmacokinetic or biodistribution or toxicit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纳米粒子体内实验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6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从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作为蛋白类、细胞毒类和核酸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等的载体,其载药纳米粒子与原型药物相比,显示出更长的体内循环时间、更好的药效和更小的毒副作用,体内药效和组织分布等生物效应和安全性均不同,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背景:普鲁兰多糖以其独特的优点在纳米递药系统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以普鲁兰多糖为材料进行改性制备的肿瘤靶向的纳米药物载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目的:观察纳米粒子和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稳定性及所包载药物的释放特征,初步评价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潜力. 方法:应用透析法制备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以表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表阿霉素载药纳米粒子(FPA/EPI),应用储存法考察其稳定性,应用透析袋法观测体外释放特征. 结果与结论: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和FPA/EPI的粒径分别为(204.2±10.9) nm 和(273.4±11.0) nm,在蒸馏水和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中表面电位均较低,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粒径1年内未见显著改变.载药纳米粒子对所包载的药物表阿霉素进行很好地释放,pH 5.0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速度明显高于pH 7.4;乙酰普鲁兰叶酸偶合体纳米粒子和FPA/EPI制备容易,稳定性好,初步说明了两种粒子可望成为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递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