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8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257篇
口腔科学   108篇
临床医学   616篇
内科学   672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92篇
综合类   1453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91篇
药学   449篇
  4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风湿病伴急性肺间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病为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肺间质、血管、胸膜、肺实质、呼吸肌等。少数病人可出现急性肺部综合征 ,其中一部分可能由急性间质性肺病所致。本组报告近年收治的 4例患者 ,其中 3例 SL E,1例 DM,其共同特点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 ,迅速进入呼吸衰竭状态 ,低氧血症难以纠正 ,虽经机械通气 ,仍有 3例死亡 ,临床表现颇似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急性间质性肺炎 (AIP)或 ARDS。这类病变与其他原因 (如感染 )等所致的急性肺部病变不易鉴别 ,值得重视。结缔组织病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累及结缔组织和血管。由于肺脏具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IIP)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2014年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的CTD-ILD合并PTE及IIP合并PTE的患者17例(ILD合并PTE组),并募集同期肺通气功能相匹配的CTD-ILD及IIP共20例患者(单纯ILD组)作为对照,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对比ILD合并PTE组中的CTD-ILD亚组及IIP亚组。结果①与单纯ILD组比较,在ILD合并PTE组中,患者出现近期新发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ILD合并PTE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更低,分别为(76.4±22.3)mmHg和(63.4±19.2)mmHg(P<0.05);气体交换功能(DLCO%预计值)更差,分别为(48.5±11.6)%和(37.9±12.8)%。②ILD合并PTE组中,CTD-ILD亚组和IIP亚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9.83±13.40)岁和(71.90±4.68)岁,病程中出现PTE症状的时间分别为(18.07±16.71)个月和(34.75±14.69)个月,CTD-ILD患者发病年龄更小(P<0.05),病程中出现PTE症状的时间更短(P<0.05);IIP亚组患者共5例(71.43%)出现下肢水肿,CTD-ILD亚组中没有患者出现下肢水肿;IIP亚组中3例(30.00%)患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而CTD-ILD亚组共5例(71.43%)患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结论 ILD合并PTE可使患者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CTD本身的发生进展和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是PTE发生的高危因素。与IIP合并PTE比较,CTD-ILD合并PTE患者起病年龄更小,出现PTE的病程更短。  相似文献   
133.
134.
<正>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类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而引起的全身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在CTD引起的肺损害中,肺间质病变(ILD)较为常见,也是引起疾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1]。CTD-ILD患者由于肺功能受损、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因素,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容易合并结核感染。本文对山西大医院风湿免疫科2011—2014年收住的9例CTD-ILD合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40例R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CTGF水平,并分析与RA患者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血清的CT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在DAS28≥5.1的RA高疾病活动度组患者血清CTGF水平高于DAS285.1的中低疾病活动度组患者。RA的血清CTGF水平与类风湿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沉、C反应蛋白(CRP)、DAS28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A患者尤其高疾病活动度组RA患者血清CTGF水平明显升高,与RF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6.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TD)是以自身免疫及其介导的器官系统损伤为特征的一组全身性疾病。肺部并发症是CTD的重要关节外表现, 也是CT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管理CTD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TD-ILD)的关键是确定ILD类型、疾病所处阶段、应给予何种治疗。目前CTD-ILD仍采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 其诊断治疗尚无统一的临床指导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自身抗体与CTD-ILD相关, 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临床实践中应更多关注那些肺部表现不明显的CTD患者, 以尽早识别CTD-ILD, 给予适当治疗, 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7.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CTD-ILD)病变涉及多个脏腑.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疾病的病机由浅入深或者由深浅出的动态变化,在CTD-IL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此动态变化的规律.在CTD-ILD的不同病变阶段,其发病特点与卫、气、营、血具有密切相关性.根据此理论指导CTD-ILD的遣方用药,契合其病因病机,可为临床表现复杂的CTD-IL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诊断结缔组织病(CTD)并肺间质病变(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TD合并ILD的高分辨CT表现,分析其相关的临床意义.结果 45例CTD合并ILD患者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28例,网格影24例,结节影8例,蜂窝影7例,实变影4例;在HRCT上,同一ILD患者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并存.结论 CTD合并肺间质改变的高分辨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鳖甲育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阴虚证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同时灌胃乙醇的方法来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连续42 d。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实验组灌胃给予鳖甲育肝颗粒1.85,3.70,7.40 g·kg^(-1),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0.1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纯净水,1次/天,连续给药6周。以大鼠舌面湿度等指标评价大鼠阴虚证表征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CT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CTGF(2-ΔΔCt值)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舌面湿度分别为(1.01±0.22),(0.69±0.12),(0.80±0.17),(0.88±0.17),(0.94±0.18)和(0.96±0.19)mg;这6组的肝纤维评分分别为(1.19±0.53),(4.81±1.25),(2.44±0.62),(2.88±0.92),(2.56±0.68)和(2.25±0.65)分;这6组的CT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0.12,1.40±0.17,0.91±0.10,1.17±0.14,0.92±0.13和0.83±0.07。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结果的趋势与蛋白一致。结论鳖甲育肝颗粒可明显缓解肝纤维化大鼠阴虚证表征,而抑制CTGF高表达是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0.
刘晶晶  刘锋 《江苏医药》2015,(7):852-853
病例1,女,59岁,2000年因左股骨颈骨折行生物型全髋置换术,术后功能良好。2009年4月出现左下腹痛并牵涉到腹股沟区,B超显示盆腔左侧囊性包块80mm×70mm×50mm,诊断为左侧卵巢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囊肿位于髂腰肌深面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向左侧髋关节延伸,沿髂腰肌深面达髋关节前内侧与关节囊相通。完整切除囊肿后,见髋臼金属假体,内含陈旧血性液体。病理检查为假体滑膜囊肿,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一层滑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