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21篇
  免费   4445篇
  国内免费   2886篇
耳鼻咽喉   376篇
儿科学   396篇
妇产科学   171篇
基础医学   4374篇
口腔科学   2302篇
临床医学   20153篇
内科学   3486篇
皮肤病学   581篇
神经病学   1499篇
特种医学   61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33627篇
综合类   49541篇
预防医学   7956篇
眼科学   598篇
药学   19659篇
  349篇
中国医学   19080篇
肿瘤学   551篇
  2024年   718篇
  2023年   2677篇
  2022年   2406篇
  2021年   3368篇
  2020年   4154篇
  2019年   3784篇
  2018年   1493篇
  2017年   3488篇
  2016年   4092篇
  2015年   5175篇
  2014年   9408篇
  2013年   9456篇
  2012年   11405篇
  2011年   12407篇
  2010年   11452篇
  2009年   10917篇
  2008年   10650篇
  2007年   9576篇
  2006年   8375篇
  2005年   7766篇
  2004年   6500篇
  2003年   5703篇
  2002年   4675篇
  2001年   4354篇
  2000年   3526篇
  1999年   2692篇
  1998年   2060篇
  1997年   1754篇
  1996年   1565篇
  1995年   1356篇
  1994年   1047篇
  1993年   687篇
  1992年   493篇
  1991年   529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453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用于胫腓骨骨干骨折术后指导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下行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治疗,对照组未行动力化,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固定针断裂、松动及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搬移患者轴向载荷分担比5%,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拆除外固定器连接杆后发生移位,恢复原数值行轴向加压再动力化,现已愈合。观察组除外1例骨搬移患者,其余49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24.4±4.7)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2.4±4.7)周],与对照组50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29.3±5.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3±5.6)周]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胫腓骨骨干骨折外固定术后轴向动力化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不适合骨搬移截骨端已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82.
<正>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我科采用胫骨远段前外侧L形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治疗16例少年儿童胫骨远端近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6~16岁。新鲜骨折13例,其中闭合骨折8例(5例局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挫伤、大量水疱形成甚至皮肤破溃,3例为闭合复位失败),开放骨折5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伴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 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4-01~ 2018-09 我科经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 107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 骨折,其中有 18 例伴裂隙样变,手术前后应用腰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Oswestry 功能 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和椎体高度恢复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0.7±0.6mo,术前和 术后 3 d、1mo、3mo 比较 VAS 评分、ODI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个时间段病人的比较中,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疼痛 症状明显缓解,因此,对于伴有裂隙样变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行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 选择。  相似文献   
8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316-1320
[目的]介绍应用Taylor空间支架(TSF)调整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患者11例。转换TSF前所有患者复查X线片,发现不同程度的移位、成角、旋转畸形,其中2例为向前成角,5例为向后成角,内翻畸形2例,外翻畸形1例,内旋畸形1例。转换后拍摄小腿正侧位X线片,获取安装和畸形参数。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配套软件获取调整数据。调整后再次摄片,如合并软组织损伤则转换后二期处理。[结果]经TSF调整所有病例均获得解剖复位。11例患者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骨外露及软组织问题,固定针无松动,针道无感染。术后参照Johner-Wruhs评分表评价: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结论]采取转换TSF治疗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是一种微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某院收治的88例开放性四肢骨折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82%,对照组27.2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为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切口发生感染,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统计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性[95.65%(44/46)]较对照组[78.26%(36/46)]高(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Harris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90.
<正>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使患者尽快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原则。尽管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装置不断改进,但是术后内固定装置的失效仍然是导致二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股骨大粗隆外侧壁作为对内固定头钉装置的重要支撑,其完整性对于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至关重要。笔者就股骨大粗隆外侧壁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