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9篇
  免费   1335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278篇
基础医学   1041篇
口腔科学   676篇
临床医学   1725篇
内科学   1350篇
皮肤病学   112篇
神经病学   306篇
特种医学   4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621篇
综合类   4194篇
预防医学   718篇
眼科学   303篇
药学   172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295篇
肿瘤学   1649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1004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930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1023篇
  2005年   1106篇
  2004年   962篇
  2003年   803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水溶性大豆异黄酮(WSSI)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以及兔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TRAP染色对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以评价破骨细胞活性;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形态。结果:浓度为20.0、4.0、2.0和0.4μg/ml的水溶性大豆异黄酮既能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01),还能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001),具体表现在随着浓度的升高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减少。结论:WSSI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和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生物污染方式及传播特性,围绕生物物理防护相关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国内较早地提出并研发了适用于个体与集体生物物理防护装备的正/负压生成系统设计技术,推导建立了生物过滤器结构及参数设计优化算法,为开发构建生物污染系列化生物物理防护装备奠定了技术和工程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LUFS与围排卵期黄体生成激素(LH)峰减弱及月经中期孕激素分泌的不足、卵巢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卵泡周围的甾体激素和细胞因子变化有关;其临床表现酷似正常排卵周期,只有排卵期过后,B超观察未见卵泡排出才可确诊,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预测其发生;对于因卵泡未破裂而不孕的患者,多采用助孕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Michael  S.  Ip  Justin  L.  Gottlieb  Alon  Kahana  Ingrid  U.  Scott  Michael  M.  Altaweel  Barbara  A.  Blodi  Ronald  E.  Gangnon  Carmen  A.  Puliafito  王建民 《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2005,17(2):76-81,87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丙酮化曲安奈德用于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引起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Wisconsin大学和Bascom Palmer眼科研究所.对13例(13只眼)连续的CRVO引起黄斑水肿的患者应用玻璃体内注射丙酮化曲安奈德(4mg)治疗.回顾研究其病历记录。每次玻璃体内注射时应用27G或30G针头通过睫状体平坦部注射。主要结果测量:Snellen视力的变化、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中心凹的增厚以及并发症的出现频率。结果:1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四分位数间距为57—77岁).注射前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个月(四分位数间距为4—9个月)。患眼在初诊时的平均视力为20/500.在6个月随诊检查时的平均视力为20/1踟。所有13例患者都完成了6个月的随诊检查。非缺血型CRVO患眼(n=5)的视力有显著的提高.而缺血型CRVO患眼(n=8)没有显著的视力提高。患者没有出现视力下降。初诊时OCT测量的平均中心凹厚度为590μm(视网膜增厚=416μm)。12例患者在1个月随诊检查时OCT测量的平均中心凹厚度为212pm(视网膜增厚=38μm)。13例患者在3个月随诊检查时OCT测量的平均中心凹厚度为193μm(视网膜增厚=19μm)。在3和6个月随诊检查之间.4例患者的黄斑水肿复发.其中3例患者再次接受了曲安奈德的注射。这3例患者中的2例经过再次治疗视力提高。在6个月随诊检查时.13例患者OCT测量的平均中心凹厚度为281μm(视网膜增厚=107μm)。没有发生视网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了眼压的升高.应用2种房水生成抑制剂治疗得以控制。结论:在部分CRVO引起黄斑水肿的患者中.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与缺血型CRVO患者相比.非缺血型CRVO患者可以获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重复治疗。在本组患者中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圆锥角膜是一类以角膜变薄和前突而形成锥形的非炎性眼部疾病,无细胞浸润,也很少有新生血管生成。圆锥角膜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近视和不规则散光,中晚期可出现角膜变薄、水肿、瘢痕、Fleischer环及Vogt条纹等。  相似文献   
996.
例1:患,男,12岁,汉族,学生。病案号084814。患缘于2004-07-29。从啤酒箱中取啤酒时,突然酒瓶爆炸,不慎被飞溅的破裂的啤酒瓶碎屑击伤左眼,当时感左眼疼痛、热泪流出,睁眼受限,视物模糊及流血不止。在当地火车南站门诊给予左眼睑清创缝合,因条件所限,遂即转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眼巩膜破裂伤收住院。  相似文献   
997.
LASIK术后眼部不适泪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眼部不适患者的泪液学特征。方法 对 3 8例 (76眼 )LASIK术后 1月内眼部不适患者进行SchirmerⅠ试验和泪膜破膜时间 (BUT)测定。结果 平均泪液分泌量 >10mm者 5例 (10眼 )占 13 . 16%;平均泪液分泌量 10~ 5mm者 2 4例 (4 8眼 )占 63 . 16%;平均泪液分泌量 <5mm者 9例 (18眼 )占 2 3. 68%。上述患者术后平均时间为 2 3天 ,BUT为 15~ 3 5s者 3例 (6眼 )占 7 90 %;BUT为 15~ 10s者 4例 (8眼 )占 10 . 5 3 %;BUT <10s者 3 1例 (62眼 )占 81. 5 8%。结论 大部分患者在LASIK术后 4周以内泪液分泌量不足 ,泪膜稳定性下降。要加强局部护理 ,勤滴人工泪液。手术中尽量减少组织上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OC)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以及成骨细胞(OB)对其的介导作用,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OB与OC,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OC所致骨陷窝数目及面积的影响,以及OB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OC与骨片共同培养的第7天,OVX血清能使OC所致的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明显增加;而OVX含药大鼠血清能使OC活性明显下降。当OC与OB、骨片共同培养7d后,正常大鼠血清对OC单独培养和OC与OB共同培养所形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共同培养有增加的趋势。而在OVX血清的作用下,OC与OB共同培养所形成的骨吸收陷窝与OC单独培养相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本实验还发现,OVX含药血清与OB、OC共同培养的骨陷窝数目及面积明显低于OVX含药血清与OC单独培养。结论:在去势状态下,左归丸含药血清不仅对OC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且可通过OB间接对OC产生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9.
破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化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873年Kolliker就报道了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然而OC为高代谢的分化终末细胞,组织含量极少又非常脆弱,体外培养较困难。到1982年Chambers和Magnus才首次建立OC体外培养的方法,使体外研究OC成为可能。OC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家族中的单核细胞祖细胞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多核巨细胞,一般含5~20个核,噬骨实验(即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实验阳性,是其组织形态学鉴定标准。OC骨吸收机制的研究对阐明骨组织病理生理机制和代谢性骨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外培养OC模拟体内过程就成为必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贝伐单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生成对于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十分重要, 多种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过这种方式诱导血管生成。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 (rhMAb-VEGF,bevacizumab,Avastin,贝伐单抗)抗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以血管表皮生长因子作为治疗靶点,提供了恶性肿瘤治疗又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