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46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759篇
耳鼻咽喉   485篇
儿科学   117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1030篇
口腔科学   1665篇
临床医学   2541篇
内科学   817篇
皮肤病学   363篇
神经病学   938篇
特种医学   8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448篇
综合类   6610篇
预防医学   1167篇
眼科学   701篇
药学   2824篇
  14篇
中国医学   3222篇
肿瘤学   362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84篇
  2022年   473篇
  2021年   588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632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1165篇
  2013年   1161篇
  2012年   1445篇
  2011年   1481篇
  2010年   1356篇
  2009年   1363篇
  2008年   1670篇
  2007年   1502篇
  2006年   1327篇
  2005年   1475篇
  2004年   1140篇
  2003年   1184篇
  2002年   1012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678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62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A5、碘化油、地塞米松、利多卡因(BIDL)四联药物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8例海绵状血管瘤行BIDL四联药物瘤腔注射,观察瘤体变化并定期随访。结果:BIDL四联药物治疗海绵状血管瘤88例经1年后复查治愈率90.9%,有效率100%。结论:BIDL四联药物疗法可作为海绵状血管瘤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GIRK1在颞叶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1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70)与对照组(n=42),同时建立海人藻酸(KA)颞叶癫模型.选取KA腹腔注射后3、6、12、24、48 h,7、30 d为研究的时间点.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齿状回GIR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齿状回GIRK1 mRNA表达在致癎后6 h较对照组减少,而在致癎后至7~30 d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在颞叶癫癎的不同时期海马齿状回GIRK1表达的变化反映出颞叶癫癎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介绍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第二、第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分别修复手部皮肤缺损10例。皮肤缺损面积2.0cm×3.0cm-3.0cm×5.0cm。结果:10例筋膜瓣移位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第二、三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瓣移植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4.
患者男,18岁,于1年多之前感右侧面颊部略胀痛,自扪及一包块,约花生粒大小,无红肿及流脓,偶可挤出少许“豆腐渣样物”。自服头孢氨苄胶囊无效,逐渐变大、隆起,影响外观而要求诊治。检查:右侧面颊部一略高于皮面的结节(图1),顶圆,中央小凹陷,触诊可扪及一呈长椭圆球形的包块,大小约2.5cm×2.0cm×1.0cm,表面欠光滑,质韧,有囊状感;与周围组织粘连,但尚可推动,略有压痛,可挤出少许皮脂样物。右耳前、后及颏下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为右侧面部皮脂腺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包块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内,无明显包膜,由边界清楚的增生的结缔组…  相似文献   
75.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临床上较为少见,血栓形成时,使流入该窦的大脑上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脑皮质显著水肿,并有出血性梗死及软化灶。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呈全身衰竭状态,首发症状为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见前额水肿,而无局灶神经系统体征。近1年来我科收治孕产期上矢状窦血栓病人2例,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77.
鼻骨外伤后摄取侧位片方法很多,现将我科开展的四种投照技术总结如下. 一是对于鼻骨拳击伤等伤情较轻患者,可采取坐位水平投照,即嘱患者侧坐于胸片架前,靠片架侧身体稍下倾,使该面部靠片.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功能正常人群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和粘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两者间关系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孤立性肺结节行病灶切除术患者38例,分为COPD组18例,正常肺功能组20例.取病灶远端正常段支气管组织制备石蜡切片,AB/PAS特殊染色法检测两组个体气道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切片中粘蛋白MUC5AC表达量.结果图像分析显示,与正常肺功能组比较,COPD患者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两组间杯状细胞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粘蛋白表达量也有显著增加,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杯状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粘蛋白过度表达,上皮中粘蛋白的表达部位与杯状细胞形态基本一致,提示粘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源于杯状细胞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79.
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示踪法研究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静脉回流规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取耳静脉血0.ImL,分离RBC并用FITC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已标记的RBC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动物双侧后肢内侧分别建立4cm×3cm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模型(n=10)和顺行岛状皮瓣模型(n=10),血管蒂长3cm。将一侧后肢随机设定为实验组,皮瓣制备后注射已标记的RBC悬液5pL;对侧为对照组,不注射示踪剂。实验组按顺行和逆行皮瓣分成两组,即顺行皮瓣组和逆行皮瓣组,每组10个;再根据注入示踪剂途径不同,分为动脉和静脉2个亚组,每亚组5个皮瓣。注射示踪剂5S后取下皮瓣立即冷冻,取连续的3张冰冻切片(5~7pm),其中2张行HE染色和GENMED染色,另]张不染色直接压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FITC标记的RBC阳性率在99%以上,荧光强度均≥1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标记的RBC呈均匀分布的绿色荧光,荧光强度均匀、稳定。冰冻切片显示实验组皮瓣蒂部均出现荧光,对照组未见荧光。顺行岛状皮瓣组荧光主要分布在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逆行岛状皮瓣组荧光分布在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结论荧光示踪剂可用于静脉回流研究,顺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静脉腔、静脉壁、动脉内膜和外膜回流;逆行岛状皮瓣静脉主要通过动脉内膜、外膜和静脉壁的“迷宫式途径”回流。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免费板式组合药在DOTS中对合并乙肝的涂阳肺结核病人肝损害情况。方法 比较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与无乙肝的涂阳肺结核病人DOTS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合并乙肝病人肝损害发生率66.3%,无乙肝者肝损害发生率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2.5%病人因肝损害需更改治疗方案。结论 DOTS中合并乙肝的病人采用板式组合药用2H3R3Z3E3/4H3R3方案易发生肝损害,对这类病人应慎用常规方案,并要密切全程观察肝功能,尽可能应用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