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89篇
  免费   5257篇
  国内免费   2422篇
耳鼻咽喉   982篇
儿科学   947篇
妇产科学   651篇
基础医学   2763篇
口腔科学   1730篇
临床医学   18265篇
内科学   9254篇
皮肤病学   467篇
神经病学   3847篇
特种医学   4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2篇
外科学   15737篇
综合类   36328篇
预防医学   7046篇
眼科学   1731篇
药学   15291篇
  259篇
中国医学   8663篇
肿瘤学   4191篇
  2024年   734篇
  2023年   2903篇
  2022年   2463篇
  2021年   3133篇
  2020年   3214篇
  2019年   3173篇
  2018年   1643篇
  2017年   2565篇
  2016年   2931篇
  2015年   3442篇
  2014年   6305篇
  2013年   5983篇
  2012年   7955篇
  2011年   8303篇
  2010年   7805篇
  2009年   7762篇
  2008年   8729篇
  2007年   8170篇
  2006年   7975篇
  2005年   7966篇
  2004年   5023篇
  2003年   4456篇
  2002年   3684篇
  2001年   3166篇
  2000年   2344篇
  1999年   1926篇
  1998年   1644篇
  1997年   1464篇
  1996年   1380篇
  1995年   979篇
  1994年   850篇
  1993年   563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403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74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硬膜下积液治疗经验。 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7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鉴别积液是否为血性,将患者分为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9例)和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例)。根据积液是否为血性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法。 结果9例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接受钻孔外引流手术,8例积液消退,另外1例无效,之后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后治愈。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中14例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12例有效,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术前合并脑积水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均有效;另外2例最初接受积液外引流,无效,之后行硬膜下腹腔分流后积液消退。 结论对于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积液是否为血性,是否合并脑积水。血性积液采取钻孔外引流,非血性积液采取硬膜下腹腔分流,合并脑积水的积液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方式,给予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行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12例,进行术后监护及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注重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经医务及护理人员治疗及护理后,所有LC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5 d。结论加强术后监护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尽早处理,科学合理饮食,注重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对促进LC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LC术痊愈率、安全性有很好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饱胀部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伴呃逆,无黑便,无反酸、呕吐、腹泻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V-DNA 2730 IU/mL;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50/AFP)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右前叶下段见一稍低密度结节影,形态欠光整,边缘模糊,大小约1.7 cm×2.2 cm,增强动脉期轻度强化,主要表现为边缘强化,静脉期呈持续强化,病灶实性部分平扫CT值约为39 HU.  相似文献   
17.
1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部分子宫内膜癌为散发型,只有2%为遗传型,遗传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LS-EC)。本例患者43岁,因子宫下段赘生物活检提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手术,因肿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病理特征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因存在多个高危因素故行Lynch综合征筛查。根据2019年Manchester国际共识,妇科肿瘤筛查Lynch综合征的流程明确,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丢失的蛋白,发现潜在的突变基因,最终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诊为MSH2基因13号外显子E701fs移码突变导致的LS-EC。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剖腹产孕妇8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改良式剖腹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结论:两种剖腹产手术相比,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动脉瘤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探讨其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重要功能。方法:检测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动脉瘤组织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lncRNA表达谱和mRNA表达谱,并探寻异常表达的lncRNA所靶向的mRNA。结果:lnc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血管比较,血管瘤组织中存在1533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其中520种lncRNA表达上调,1013种lncRNA表达下调。274种异常表达的lncRNA分别靶向于188种异常表达的mRNA,共形成了434对lncRNA和mRNA靶向关系。靶mRNA相关的信路分析显示,focal adhesion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lncRNA基因与靶mRNA互作关系的网络分析显示,lncRNA n345160、XR_171115.1、NR_027671.2和ENSG00000261903.1在动脉瘤发生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lncRNA可能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lncRNA与编码蛋白的mRNA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或许能为临床探索预防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