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4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205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91.
骨折相关感染(Fracture-related infection, FRI)目前仍然是骨科创伤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局部抗菌治疗在FRI的预防和治疗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通过将抗生素直接应用于局部病灶,与全身治疗相比提高药物浓度而不会引起全身毒性。本综述叙述了目前局部抗菌治疗在FRI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对此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92.
目的 初步评价矿化胶原型椎间融合器对活体羊颈椎的融合效果.方法 选取12只2年龄山羊,经颈椎前路分别在每只羊C2/3和C3/4节段植入矿化胶原(MC)型椎间融合器(实验组)及聚醚醚酮(PEEK)型椎间融合器(对照组),两组融合器内均填塞自体骨,并常规使用颈椎前路钛板和螺钉系统固定.术后3个月随机处死6只羊,取颈椎标本行...  相似文献   
893.
该研究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用于皮肤创面护理的黄芪-壳聚糖/聚乳酸(PLA)纳米纤维功能敷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含量,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并评价其润湿性、水蒸气透过率、药物释放性能和抑菌能力。结果表明,黄芪成分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黄芪-壳聚糖/PLA纳米纤维功能敷料中,且与辅料间无明显相互作用。黄芪-壳聚糖/PLA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28±118) nm,所得功能敷料的整体孔隙率为92.16%,润湿性能适中,透气性能良好,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菌效果,为新型创面护理敷料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894.
镁基金属复合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骨科植入物等,现已成为第三代生物材料之一。与钛、不锈钢、钴铬等永久性植入物相比,镁具有生物可降解特点,因此镁基金属复合物是骨折内固定装置更好的选择,在骨折愈合后不需要二次手术将其移除。除此之外,镁能刺激新骨形成,具有抗菌特性,能降低因感染造成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基于诸多优点,人们对镁基金属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越来越感兴趣。本文就镁基金属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几种用于制备镁基金属复合材料的增强剂以及其加工技术进行全面描述,讨论增强体选择和制备工艺对镁基生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5.
镁拥有与人体骨骼相似的机械性能,在生理环境中镁离子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在人体内以安全和可控的方式降解和吸收。因此,镁支架被视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支架备选材料之一。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多孔镁合金支架有望成为一种最有前途的支架替代材料。本综述涵盖了对镁支架的性能、制备技术、表面改性、合金化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镁支架的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