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09篇
  免费   2621篇
  国内免费   1540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262篇
妇产科学   398篇
基础医学   1497篇
口腔科学   1147篇
临床医学   11779篇
内科学   3231篇
皮肤病学   185篇
神经病学   664篇
特种医学   16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1篇
外科学   4423篇
综合类   17804篇
预防医学   8037篇
眼科学   489篇
药学   8986篇
  141篇
中国医学   9454篇
肿瘤学   807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407篇
  2022年   1256篇
  2021年   1756篇
  2020年   1629篇
  2019年   1486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1210篇
  2016年   1302篇
  2015年   1761篇
  2014年   3209篇
  2013年   3129篇
  2012年   3995篇
  2011年   4283篇
  2010年   4044篇
  2009年   3933篇
  2008年   7007篇
  2007年   5342篇
  2006年   4056篇
  2005年   5148篇
  2004年   2925篇
  2003年   2163篇
  2002年   1596篇
  2001年   1364篇
  2000年   1153篇
  1999年   903篇
  1998年   734篇
  1997年   621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397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正常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g)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正常值及该值与患儿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ACL 2 0 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其配套试剂 ,检测 180例正常儿童凝血三项 ,12 3例出血性疾病患儿的凝血三项及凝血因子活动度。结果  180例正常儿童的PT :( 12 .1± 0 .5 )s,Fg :( 2 .5 3± 0 .13)g/L ,APTT :( 2 6 .3± 4.6 )s。PT >正常 3s,临床出血 33.3% ;PT >18s,临床出血为 94.1%。Fg在0 .44~ 1.5 g/L ,临床出血为48.0 % ;Fg在1.5~ 4.5 g/L ,临床出血与其他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Fg >4.5 g/L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APTT在 35~ 40s,临床出血为14.2 % ,即为异常 ;APTT在 40~ 5 0s ,临床出血为 6 3.3% ;APTT >6 0s,临床出血为 80 .8%。结论 PT、APTT时间延长与凝血因子活性减低程度、临床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2.
肺栓塞的概念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栓塞是指全身静脉系统内的栓子游离后堵塞肺血管床 ,其中栓子的 99%是血栓性质的 ,非血栓性的栓子常见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 ,外伤及心肺复苏后发生骨髓栓塞 ,肝癌、肾癌等浸润静脉而出现的肿瘤栓塞以及难产、剖宫产时发生的羊水栓塞。急性肺栓塞的栓子几乎均为血栓性质 ,但由于血栓大小的不同 ,堵塞肺血管床的大小、程度及时间的不同 ,临床表现呈多样变化 ,较为复杂 ,从临床上完全无症状出现到猝死的发生 ,呈现较宽的临床表现谱 ,其中广泛型急性肺栓塞的患者 ,往往处于休克状态或发生猝死。如果对这种重危急性肺栓塞患者 ,采用早期诊断 ,确…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对止血、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使疾病的诊断方法、药物监测手段及血栓病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目前大中型医院普遍采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血凝仪来检测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 ,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质控。本文探讨了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自门诊的健康查体者 40例 ,…  相似文献   
994.
膈神经传导时间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膈神经传导时间(PNCT)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3例肺功能正常者和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用经皮电刺激双侧膈神经法测定PNCT。结果:①13例肺功能正常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02±0.86)ms和(8.13 ±0.91)ms,右侧显著长于左侧(P<0.001);②7例COPD患者左、右侧PNCT分别为:(7.19 ±0.72)ms和(8.08 ±0.84)ms,右侧同样长于左侧(P<0.05);③肺功能正常组COPD组间,双侧PNCT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双侧P>0.05);④PNCT与年龄和身高呈直线相关,而与体重无显著性相关;⑤PNCT不随电流刺激量增高而变化。结论;左、右侧PNCT的正常值分别为:(7.02 ± 0.86)ms和(8.13 ±0.91)ms;COPD肺功能异常者的PNCT基本无变化;PNCT与受试者的身高和年龄相关,不受电刺激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7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 ,我科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死亡 7例 ,现就 7例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中 ,男 1例 ,女 6例 ,年龄 17~ 6 1岁 ,均经口中毒 ,其中敌敌畏中毒 4例 ,乐果中毒 2例 ,杂草灵中毒 1例。中毒至死亡时间 12小时~ 5天。死亡原因 :(1)经口服农药剂量大 ,就诊时间迟死亡 3例 ,占 4 2 86 % ;(2 )阿托品用量不足死亡 2例 ,占 2 8 5 7% ;(3)洗胃不彻底继续吸收中毒死亡 1例 ,占 14 2 9% ;(4)阿托品减量过快死亡 1例 ,占 14 2 9%。2 讨论2 1  7例死亡者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剂量均超过 10 0ml,而中毒后就诊时间均在 12…  相似文献   
996.
自 1991年以来 ,我院采用针刺配合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制造的ATA -HD型自动牵引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患者共 98例 ,均根据症状、体症、X线片、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 5椎间盘突出、L4、 5椎间盘膨出、L5、S1突出、L4、 5骨质增生 ,先天性椎管狭窄等均适合连续牵引加针刺 ,以区分单纯牵引和牵引加针刺的疗效。1 2 分组及治疗单纯牵引组 48例 ,其中男性 34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小 2 6a ,最大 6 0a ,病程最短 3d ,最长 5 y ,采用自动牵引装置 ,行腰椎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超声引导完成较困难的官腔手术,并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景手术成功率98.58%,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完成官腔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畸形子宫的官腔手术,充分体现了超声引导下手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8.
我院 1 994~ 2 0 0 0年采用尺骨膺嘴牵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 37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7例 ,男 2 1例 ,女 1 6例 ;年龄 5~ 1 2岁 ;新鲜骨折 2 0例 ;陈旧性骨折 1 7例 ,其中 7~ 1 0天 1 1例 ,1 1~ 1 9天 6例 ;伸直型 2 9例 ,屈曲型 8例。2 治疗方法  麻醉下按规范先于尺骨鹰嘴穿克氏针 ,然后使患儿仰卧 ,上臂外展 45°,屈肘 90°。前臂作胶布皮肤悬吊牵引 ,重量 0 .2 5 kg,尺骨鹰嘴沿肱骨纵轴水平牵引 ,重量 1~ 2 kg。上述两牵引重量因患儿体重而异 ,前臂皮牵重量以不将患肘吊离床面、能维持在屈肘…  相似文献   
999.
何剑  郑俐慧 《当代医学》2001,7(2):58-60
1 介绍 当前心脏检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无创地用超声心动图客观地、定量地评价心功能。在常规的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让这些成为可能。组织多普勒成像是通过测量心室壁的运动速度来定量评价心功能。它最初是被用来评价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其主要目的是客观、精确地识别引起心功能减  相似文献   
1000.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 《当代医学》2001,7(8):18-21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自1992年McCarthy首次报道并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以来,已在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界、整形外科界形成研究热点。1996年口内颌骨牵引成骨技术问世,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它为诸多复杂的临床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但这一技术的发展历史还很短,许多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工作尚有待深入进行。适合于不同颌骨部位,不同牵引方式的内置式牵引器的研制开发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