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8篇
  免费   1604篇
  国内免费   950篇
耳鼻咽喉   155篇
儿科学   129篇
妇产科学   160篇
基础医学   1061篇
口腔科学   365篇
临床医学   3292篇
内科学   1479篇
皮肤病学   150篇
神经病学   374篇
特种医学   8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59篇
综合类   7965篇
预防医学   2374篇
眼科学   199篇
药学   4030篇
  39篇
中国医学   7056篇
肿瘤学   1391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39篇
  2022年   559篇
  2021年   715篇
  2020年   702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823篇
  2015年   921篇
  2014年   1599篇
  2013年   1454篇
  2012年   1853篇
  2011年   1971篇
  2010年   1796篇
  2009年   1692篇
  2008年   1875篇
  2007年   1728篇
  2006年   1718篇
  2005年   1718篇
  2004年   1305篇
  2003年   1254篇
  2002年   1050篇
  2001年   907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维  魏涛  陈林 《北方药学》2015,(8):111-112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18例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后行射频热疗,对照组18例单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下脂肪硬结、局部皮肤灼伤。结论: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簇集蛋白(CLU)、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糖尿病组82例和ASCVD组98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CLU、NLRP3和FKN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系统单独及联合预测ASCVD发生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LU、FKN和NLRP3是影响ASCV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LU单独预测最佳临界值为65.01 mg/L,敏感性为70.41%,特异性为66.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95%CI:0.750~0.852);血清FKN单独预测临界值为366.45 ng/L,敏感性为69.39%,特异性为65.49%,AUC为0.760(95%CI:0.707~0.812);NLRP3单独预测临界值为0.93,敏感性为60.20%,特异性为59.86%,AUC为0.631(95%CI:0.564~0.698);联合检测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4.69%、69.72%和0.869(95%CI:0.831~0.907);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和AUC均明显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LU、NLRP3和FKN单独和联合诊断可应用于预测ASCVD,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西药配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降低患儿耐药性、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哮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56例哮喘性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为8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咳嗽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儿童哮喘性疾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施行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组(联合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射频治疗中MAP、HR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射频治疗中,MAP、HR与全麻组比较,升幅较小(P<0.05),术后两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丙泊酚总用量、术后恢复时间联合麻醉组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用于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均安全有效,联合麻醉组术后苏醒快,术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热化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72例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热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疗效、治疗时间和次数、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次数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胸腔积液热化疗时的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治疗次数和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人全血IL-1β试验在医疗器械热原体外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该研究采用梯度稀释的内毒素O113与人新鲜全血孵育,检测上清所含IL-1β的量并建立标准曲线;采用脂磷壁酸(LTA)溶液与新鲜人全血孵育,检测上清所含IL-1β的量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LTA溶液的内毒素当量。结果:成功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出LTA溶液的内毒素当量。结论:经分析比较,该研究认为人全血IL-1β试验可用于医疗器械热原检测并能弥补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98.
董栋 《健康向导》2015,21(1):41
<正>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运动后如果喝一杯碳酸饮料,感觉爽心又爽口!但是,从科学饮水的角度来讲,这其实是非常伤害身体的!运动后应该喝一杯淡盐水,既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大量的水分,又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运动后人体容易出汗,本来就容易虚脱,如果再猛喝碳酸饮料,可能会造成电解质紊乱。一般来说,运动过后出汗较多,这时钠就会随着汗一起排出体外。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  相似文献   
999.
目前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根管治疗。而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根管充填。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根充方法能高效封闭全根管系统,彻底阻止微渗漏的发生。故本文对单尖法根管充填技术、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根管充填技术及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在治疗效率、固体根充材料的比例、对压根抗折性能的影响、根尖的封闭性、应用现状等方面作分析,以便指导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