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 (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相似文献   
12.
空气浮游细菌沉降量的变化与其浓度呈正相关〔1〕,故常以平板沉降法采样,监测医院病室空气中的含菌量。我国《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以此法对室内空气采样一般面积<30m2的居室至少设3个(3点法),≥30m2以上的居室应设5个(5点法)取样点。有些同行常不视...  相似文献   
13.
由桥梁桩基实测沉降的统计分析,揭示了桩端持力层的性质对桩基的沉降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经5组桩基进一步的计算比较,表明桩端持力层压缩模量计算值的离散是造成桩基计算沉降偏离实际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了用静力触探Ps值修正Es值的方法,并且讨论了桩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及计算沉降经验系数(ψs)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室内空气微生物结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的发展,至今已有百余的历史。世界各国对空气细菌的监测多使用裂隙式的撞击法作为采样技术,采集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尘粒,而这种微生物尘粒又可随人体呼吸运动进入人体呼吸道内,因此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此外这种采样仪器不受气流影响,采样量准...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有关医疗消毒的法律法规,应对各级各类医院临床一线科室的治疗台、病历夹、病人床头柜、门把手及工作人员的手,每月进行一次采样,检验与评价。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研制了“一次性快速采样培养皿”,该培养皿使用方便,检测准确,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伟  陆军 《天津药学》2004,16(2):27-29
目的:制备富马酸氯马斯汀干混悬剂。方法:考察常用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维酮(PVPK90)、黄原胶、甲基纤维素(MC)等辅料对干混悬剂的影响。通过对其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指标的考察,筛选了2%HPMC作为助悬剂,从流变学、混悬剂黏度及显微形态的观察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了药物在加速试验下粒子形态的稳定性。结果:所制干混悬剂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形成混悬液,符合干混悬剂的各项质量标准。结论:本品达到干混悬剂要求,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从单个颗粒运动轨迹出发,对存在团聚现象的颗粒沉降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一个分析超细颗粒悬浮液沉降过程的数值模型,提出了加速沉降的促进函数ψ,推导出沉降效率数值模型.并用Matlab程序对钛白去离子水体系分离模型进行了计算模拟,得出钛白悬浮液沉降过程有3个阶段:微观力影响与宏观力影响近似平衡的开始阶段,微观力影响占主导的沉降加速阶段,和两者达到新平衡的沉降后期状态.并讨论了颗粒含量和粒径对沉降过程的影响:颗粒含量的降低或是粒径的增大都将使沉降加速阶段时间跨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胡苏苏 《工企医刊》2012,25(5):98-98
我院从2009年10月开始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投入使用近3年以来,通过每月对手术间及内走廊空气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培养,均符合一类空气净化要求,确保了病人有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大大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其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人员的管理1.1病人的管理患者在病房完成术前准备身着病号服由平车推入手术室,戴一次性帽子。阳性及特殊感染病例应特别注明并安排在特殊感染手术间。  相似文献   
19.
以沿海地区某新建10万m3储罐桩筏基础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试桩了解罐区场地情况,然后对该储罐桩筏基础进行充水预压,获得桩筏基础在充水过程中环梁沉降、桩间土反力、桩顶反力以及筏板钢筋内力分布情况,分析油罐施工充水后其受力、变形的发展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院手术室环境洁净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监测,根据国家标准对贵州省12家医院71间手术室进行尘埃粒子、沉降菌、静压差、温度、湿度、最小换气次数、风速、照度和噪声的静态检测。结果 除Ⅰ级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的沉降菌指标合格率均为100.00%,Ⅱ、Ⅲ级手术室手术区沉降菌指标合格率(100.00%、86.67%)均高于周边区合格率(92.86%、84.44%);Ⅰ、Ⅲ级手术室手术区的尘埃粒子数合格率高于或等于周边区合格率;Ⅰ、Ⅱ级手术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Ⅰ级手术室的照度合格率均为100.00%;Ⅲ级手术室相对湿度、温度和照度合格率较高,合格率分别均为93.33%、91.11%和91.11%;噪声是各级手术室超标率最高的指标,Ⅰ、Ⅱ、Ⅲ级手术室的合格率分别为75.00%、64.29%和77.78%。结论 贵州省医院洁净手术室管理整体较规范,但仍存在部分指标不达标的情况,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