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4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无创氧饱和度换算动脉氧分压及其在儿科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80例儿科急救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测定及毛细血管动脉化血气分析(包括pH、PαO_2、SαO_2)结果,以及氧离曲线特点,分别于SPO_290%,PαO_27.98kPα(60mmHg)以上和以下,各作一回归方程,SPO_2>90%、<100%时PαO_2为(?)=5.5X-444((?)=0.966);SPO_2<89%、>50%时PαO_2为(?)=0.8X-18((?)=0.975),以求取SPO_2相应的PαO_2值.这对于立即判断患儿的缺氧程度及氧合情况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对SαO_2与SPO_2的相关性,PαO_2与SPO_2之间的关系,pH 值对SPO_2值的影响等作了探讨.80例的临床应用与监测表明,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能帮助调整CPAP 压力及呼吸器各项参数,以适应病人需要;能帮助了解张力气胸闭式引流后肺的复张情况及缺氧减轻程度;能提高支气管镜检查及取异物时的安全性.另外,还对氧饱和度仪使用中的局限性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2.
不同针刺手法对健康人经穴氧分压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喻凤兰  孔鄂生 《中国针灸》1996,16(10):15-16
本文采用氧分压(PO2)传感针,对20例健康男性的手阳明大肠经上臂穴、曲池穴的PO2与相应非穴位的PO2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针刺合谷穴时,臂与曲池穴PO2升高,分别与针刺前比较,其10'、15'、20'的PO2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M<O.05),而相应非穴位PO2变化不显著。在应用补法与泻法(提插捻转)运针后发现,施行补法时曲池穴P02上升,泻法时PO2下降。  相似文献   
63.
胎儿皮肤组织创伤修复后无瘢痕形成,这种现象由Burrington(1971)首先发现,并提出“无瘢痕愈合(Fetal Scarless Wound Healing)”的概念。长期以来,对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在胎儿伤口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表明,胎儿独特的外环境,如温暖、无菌的羊水环境及组织氧分压较低等不是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关键因素,而伤口组织固有的内在因素比外部环境更重要。以下我们主要讨论无瘢痕愈合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盐酸诱导的弥漫性肺损伤后不同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动脉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纯氧机械通气15 min,经气管导管注入0.0 225mol/L的盐酸12 ml/kg,造成急性肺损伤。注入盐酸1 h后,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150 mmHg的动物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分别在盐酸注入后1 h(T1组)2、h(T2组)采用天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对照组在盐酸注入后1 h(C1组)、2 h(C2组)采用生理盐水肺灌洗。注入盐酸前、肺灌洗前、灌洗30 min、灌洗60 min、灌洗90 min、灌洗120 min测动脉血气值、其余时间每1 h监测一次。结果:肺灌洗30 min后T1组PaO2升高至300mmHg以上,随后逐渐下降;T2组PaO2升高到200 mmHg以上,随后呈下降趋势;两组对照组PaO2没有改善。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肺灌洗可改善盐酸诱导的肺损伤兔的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65.
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6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0·8mg静脉注射后,以纳络酮2·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给予尼可刹米、洛贝林联合静脉滴注。试验组在48h治疗过程中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8h后治疗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纳络酮能有效促进肺性脑病患者苏醒并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6.
呼吸衰竭(Respiratkry Failure)是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66kPa(50mmHg)时可确诊为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SpO2和PaO2对早期发现重症肺炎伴Ⅰ型呼衰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7例重症肺炎伴Ⅰ型呼衰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天后的气急、紫绀、呼吸频率、最低SpO2和最低PaO2等.结果重症肺炎伴Ⅰ型呼衰患者入院时气急2例(2/17)、口唇紫绀1例(1/17)、呼吸频率>30次/分3例(3/17),但全部病例SpO2<90%和PaO2<60mmHg(17/17).入院3天后出现气急、紫绀和呼吸频率>30次/分(17/17),其中最低SpO2<80%4例、最低PaO2<50mmHg6例、最低PaO2<40mmHg 3例.结论重症肺炎Ⅰ型呼衰患者的SpO2和PaO2下降比气急、紫绀和呼吸频率增快的出现提早约2.3±1.7天.所以,肺炎病人入院后3天内,应常规动态监测SpO2或/和PaO2,尤其是高龄体弱、原有基础病者,更要强调入院时SpO2首测、定时复查和动态监测,必要时测PaO2,可早期发现并发Ⅰ型呼衰的重症肺炎.  相似文献   
68.
目的监测钻颅引流前后颅内压(ICP)、脑组织氧分压(PbtO2),探讨术前急诊钻颅引流在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按脑创伤脑疝类型分为单瞳散大组42例,双瞳散大组34例,均在开颅前行急诊钻颅引流术,并同时在非损伤侧额叶脑组织内先置人ICP、PbtO2探头,连续监测并记录钻颅引流前后的ICP、PbtO2。结果钻颅引流能降低ICP,提高PPbtO2,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结果:良好/中残,单瞳散大组36例(78.57%),双瞳散大组16例(44.12%);重残/长期昏迷:单瞳散大组1例(7.14%),双瞳散大组8例(26.47%);死亡:单瞳散大组7例(14.29%).双瞳散大组15例(44.12%)。结论术前急诊钻颅引流术能有效降低ICP和提高PbtO2,改善脑疝症状,缩短脑疝时限,延长脑创伤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窗,对于提高重型颅脑创伤脑疝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氧气疗法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应用正确,能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提高,纠正低氧血症;应用不当,则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吸氧不当致病情恶化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0.
胡渤  屠伟峰  聂煌  刘中华  徐珊 《广东医学》2008,29(9):1445-1445
患者,男,50岁,体重55kg,双下肢关节肿痛5年,发现右肺肿块10d于2007年10月8日收住我院胸外科。体格检查见口唇、甲床明显紫绀,手指、脚趾呈典型杵状指(趾)表现,听诊于右腋中线第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吹风样血管杂音。术前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RBC)7·28×1012/L,血红蛋白(Hb)243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