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69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310篇
预防医学   30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论中医气的物质基础是机体辐射电磁(量子)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气是人的生命之根本。通过分析生命体中存在的各种分子、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生物电磁辐射是生命运动的本质现象。比较气与电磁辐射场的特征,提出中医人体之气的物质基础是机体辐射电磁(量子)场。  相似文献   
92.
93.
弱交变磁场缓解脑生理性疲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双盲交叉实验设计,观察20例脑力劳动者在脑疲劳状态时弱交变磁场对脑疲劳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受试者均接受两次脑交变磁场的治疗,其中一次为真性治疗,另一次为假性治疗。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反映大脑疲劳的事件相关电位指标LPC和P180在假性治疗后波幅明显减低,而真性治疗后则波幅不降低。反映注意力的事件相关电位指标N270在假性治疗后无任何改变,而在真性治疗后,其波幅明显增高。结论弱交变磁场可以防止脑疲劳、同时提高注意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不同强度(0.8、1.6及3.2 mT)的50 Hz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干预后,检测MG63细胞的增值,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体内肺转移等指标。结果:经过磁场干预的实验组MG6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增殖能力下降,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弱,裸鼠体内肺转移形成时间晚,转移灶数目少。结论:低频电磁场能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5.
探讨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1993/2001以来收治的96倒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观察1个月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按骨折愈合情况、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肩关节僵硬,恢复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以确定何种指标为最佳治疗效果。方法:6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去势组、2&;#215;10^-4T磁场照射组、4&;#215;10^-4T磁场照射组、8&;#215;10^-4T磁场照射组、4&;#215;10^-4T磁场照射夜晚组、药物治疗组、4&;#215;10^-4T磁场照射同时药物治疗组。在不同强度磁场环境中饲养2个月。测定全身骨密度,并进行骨形态计量。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显微结构出现了病理改变。经过2个月的电磁场治疗。在各种磁场强度下大鼠骨密度均比去势组有显著改变。在8&;#215;10^-4T强度以内,改变数值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夜晚组效果比白天组稍差。结论:PEMFs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频率一定的情况下,8&;#215;10^-4T以内效果随强度增加而增加,另外对于大鼠白天治疗比晚上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恒磁场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作用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分泌与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第4~6代的人脐动脉VSMC,实验分为6组,即对照组、AngⅡ(1×10-6mol/L)组及AngⅡ+不同磁感应强度(1,5,10,50Gs)的恒磁场组。各组细胞于培养及恒磁场作用24h后收集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adsordentassay,ELISA)检测MCP-1的分泌量,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AngⅡ1×10-6mol/L刺激VSMC24h,MCP-1的分泌量显著增高(P<0.05);而1,5,10,50Gs恒磁场组细胞MCP-1的分泌量显著低于AngⅡ组(F=752.89,P<0.05)。AngⅡ1×10-6mol/L与VSMC孵育24h后,MCP-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和对照组);而1,5,10,50Gs恒磁场组MCP-1的表达显著低于AngⅡ组(F=238.26,P<0.05)。结论:1~50Gs的恒磁场可拮抗AngⅡ的作用,抑制VSMC分泌与表达MCP-1。  相似文献   
98.
以单层、平面分布的多细胞系统的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的多细胞模型的基础上,从肝细胞内钙离子振荡的动力学模型出发,以细胞膜受体作为电磁场的作用的靶部位,以外加电磁场的频率、强度(调制因子)作为作用因子,以胞间耦合因子和电磁场作用下的三磷酸肌醇(IP3)浓度变化作为影响因子,数值分析单细胞、耦合的多细胞胞以及电磁场作用下的胞内钙振荡形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差异性导致钙振荡不同;胞间耦合影响多细胞钙振荡的同步性;电磁场的频率、强度(调制因子)能引起钙振荡的频率和幅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电磁场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化疗增敏作用的机制。方法以频率为50Hz,强度为0.8mT、1.6mT、3.2mT的电磁场,对具有一定阿霉素浓度的MG63细胞进行磁场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并确定磁场对骨肉瘤化疗作用最明显的磁场强度,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在最佳磁场作用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urvivinemRNA的表达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结果MTT显示磁场化疗组(D组)细胞生存率较单纯阿霉素化疗组(B组)下降,且1.6mT作用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PCNAmRNA、SurvivinemRNA表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D组G2/M期阻滞较B组高,D组G2/M期细胞达(80.20±0.96)%,高于B组的(18.08±1.50)%、单纯磁场组(C组)的(55.11±2.20)%(P<0.05)。结论适当窗口的电磁场作用可以提高肿瘤的化疗效果,为临床化疗提供一个新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EM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的适合频率。方法选用场强1.1mT,频率分别为5,25,50,75,100和150Hz的PEMF作用于MSCs,每日30min,连续作用2ld,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酶化学法和放免技术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和骨钙素(OC)表达情况。结果不同频率PEMF作用组均能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从5~50Hz频段,PEMF的成骨诱导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强;从50~150Hz频段,PEMF的成骨诱导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弱。结论频率是PEMF诱导MSCs成骨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50Hz可能为诱导MSCs体外成骨分化的适合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