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78篇
  免费   7202篇
  国内免费   7998篇
耳鼻咽喉   699篇
儿科学   894篇
妇产科学   381篇
基础医学   9372篇
口腔科学   6660篇
临床医学   19039篇
内科学   5757篇
皮肤病学   344篇
神经病学   3429篇
特种医学   59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26249篇
综合类   36133篇
预防医学   5755篇
眼科学   674篇
药学   12976篇
  287篇
中国医学   11114篇
肿瘤学   2342篇
  2024年   1111篇
  2023年   3789篇
  2022年   3101篇
  2021年   4042篇
  2020年   4175篇
  2019年   4160篇
  2018年   1994篇
  2017年   3331篇
  2016年   4083篇
  2015年   4757篇
  2014年   7199篇
  2013年   7691篇
  2012年   9363篇
  2011年   10474篇
  2010年   8607篇
  2009年   8366篇
  2008年   8687篇
  2007年   7595篇
  2006年   6605篇
  2005年   6954篇
  2004年   5739篇
  2003年   4937篇
  2002年   3806篇
  2001年   3318篇
  2000年   2478篇
  1999年   2054篇
  1998年   1679篇
  1997年   1523篇
  1996年   1443篇
  1995年   1084篇
  1994年   980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542篇
  1991年   471篇
  1990年   401篇
  1989年   439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骨肿瘤切除后节段性骨缺损的一期骨关节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采用瘤段骨切除1.灭活再植,自家或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或加松质骨髓内移植,梯形或L-梯形钢板(TCP或L-TCP)固定;2.保留骨骺或关节骨壳,自家或同种异体节段皮质骨,或加松质骨移植,TCP或L-TCP固定;3.同种异体骨及全髁膝关节假体置换,自家腓骨及髂骨髓内移植,TCP固定;4.全桡骨切除,自家腓骨移植。治疗骨肉瘤18例,巨细胞瘤10例,侵袭大或复发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9例21个骨。共47例49个骨,50次手术。骨缺损长度7.8~23.5cm,平均14.4cm。随访18个月~8年4个月者43例45个骨,46次手术。术后感染4例5次(8.5%);2例并发骨不连及应力骨折而失败,其中1例截肢。其余再植骨及移植骨均与宿主骨一次手术愈合(95.6%)。骨不连和疲劳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4.3%(2例)及6.5%(3例)。作者强调从生物学和机械力学两方面考虑,对节段性骨缺损采用一期骨关节重建的术式治疗,有利骨愈合和恢复功能,减少复发和骨不连,疲劳骨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2.
Raue  F 胡蜀江 《德国医学》1997,14(3):175-177
  相似文献   
993.
胰腺癌治疗主要依赖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就医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机会,因此除根治手术外,我院于是2002年4月~11月对1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实施剖腹探查术,证实肿瘤无法切除或姑息性切除,即时采用肿瘤区植人~(125)Ⅰ放射性粒子。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本文着重探讨放射性同位素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心理护理,放射防护及术后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经口咽鼓管导管冲洗和高负压吸引治疗骨疡型中耳炎的效果。避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及颅内外并发症发生。方法:经临床及X线片诊为骨疡型中耳炎的32例40例耳病人,应用经口咖啡因 鼓管导管从咽口插入冲洗,冲洗完毕后再高负夺吸引,观察治疗后干耳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22例28耳干耳,6例8耳流减少,4例耳病人无干耳,有效率87.85,结论:对骨疡型中耳炎大多数治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95.
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臼发育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96.
蝮蛇抗栓酶对骨内高压降压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随机将家兔一侧后肢于膝关节伸直位夹板外固定5周,制成固定侧胫骨上端骨内高压模型。对其全身和局部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发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大,血沉增快,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对上述模型应用蝮蛇抗栓酶(svate)连续治疗21天,骨内压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亦降低。本实验结果显示,蝮蛇抗栓酶通过改善骨内高压状态下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状态可使骨内高压降低,从而认为血液流变学疗法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骨内高压症的一种新手段,而蝮蛇抗栓酶可能为其中高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97.
距骨的血液供应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观察了24侧尸体足标本,均无已知临床血管疾病。在死后36~48小时之间行动脉灌注ABS填充剂,以化学腐蚀和手工剔除的方法清除软组织。距骨的血供来自小腿下部三根主要动脉的分支,即跗骨管动脉和三角支、近端和远端跗骨窦动脉、颈上支及后结节血管丛。跗骨管动脉常发自足底内侧动脉,而三角支多单独自胫后动脉发出;跗骨管动脉通常比三角支和跗骨窦动脉都来得细小。以上的这些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了一个骨膜血管网,覆盖于全部的距骨非关节面上。而且,环绕着跗骨管、跗骨窦、距骨颈的上面和距骨体部的内侧面,由三角支、跗骨管动脉、跗骨窦动脉、颈上支及其相互之间的吻合血管网形成了一个不定形的距骨动脉环。本文还讨论了距骨缺血性坏死与动脉环的可能关系,距骨骨折脱位或手术后的缺血性坏死是由于距骨动脉环的毁损或功能受影响所致。三角支在距骨骨折脱位时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或手法复位时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998.
以四种可溶性物质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载体,通过实验观察哪种物质是bBMP的有效缓释载体。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羟乙基淀粉(HES)、甘露醇分别与等量bBMP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股部肌肉,观察组织学成骨及测定标本内钙含量。结果,bBMP/PVP有良好成骨,吸收较快,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其混悬液较稳定,具有良好的适针性及可注射性,bBMP/甘露醇只有很低成骨率。其余各组未见成骨。PVP对bBMP具有满意助溶、助悬及缓释载体作用,对bBMP活性无损害,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一例大剂量全身极不均匀照射急性放射损伤患者数处局部病理改变。方法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吸收剂量右下肢为3738Gy,左手掌为830Gy,于照射后第8天行右下肢、左前臂截肢术。右手、左膝照射剂量相对较小但难以准确估计,红斑、水肿、水疱、溃疡出现相对较晚,于第55天行右手指、左膝清创植皮术。镜下:右小腿局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皮下组织和骨胳肌广泛地坏死和弥漫性出血,但真皮中的立毛肌尚存;左手指、手掌皮肤表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泡,致使表皮与真皮分离,真皮弥漫性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汗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皮下组织内弥漫性出血,少数脂肪细胞坏死。胫骨、腓骨上端和股骨、桡骨、尺骨下端处骨髓腔内造血组织各系细胞均消失。左膝、右手拇指、食指、中指皮肤示急性放射性溃疡。结论大剂量照射导致的急性放射损伤造成大面积、深达肌肉的软组织坏死及骨髓造血细胞消失。  相似文献   
1000.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0年 3月~ 2 0 0 1年 3月间笔者共收治 38例双侧髁状突骨折患者。男性 2 8例 ,女性 10例。年龄 5~ 5 3岁。1.2 临床特点  34例双侧髁状突骨折病人合并有严重的其他部位骨折脏器损伤 ,病情复杂。1.3 治疗方法 所有 38例双侧髁状突骨折均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手法复位、橡皮牵引、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1.3.1 牙弓夹板颌间结扎 ,橡皮牵引  在做牙弓夹板颌间结扎牵引前对每例病人拍摄曲面断层 ,CT扫描及三维重建片 ,明确骨折部位 ,骨折片移位情况与周围邻近组织关系。然后根据骨折片移位情况实施颌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