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26篇
综合类   155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宋超  刘祖德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4):248-251,253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可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正常活动,且对邻近节段无明显影响。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可用于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腰背痛、关节突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不稳等疾病。该文就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设计原理及适应证、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腰椎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6例腰椎失稳症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下腰痛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置入节段的活动范围(ROM)和椎间盘后缘高度(PDH)的变化.结果 随访3~44个月,平均2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4 min(60~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 ml(50~350ml).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3±1.0)分,下腰痛JOA评分为(26.3±4.8)分,ODI评分为(23±12.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手术节段的ROM(5.2±3.5)°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术后手术节段的PDH (8.8±2.5) mm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 采用棘突间Wallis非融合固定装置手术治疗腰椎失稳症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3.
胸棘突淋巴瘤误诊胸椎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棘突淋巴瘤误诊胸椎结核一例李德娣宋桂芳患者男性,19岁,因发热、盗汗1个月伴双下肢无力、麻木、背部正中剧痛、行立困难、大小便障碍5天,于1994年5月20日收住外院。查体:体温38.7℃,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膝腱反射亢进。6月1...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分析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9—2019-09采用单侧TLIF联合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mProlo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全腰椎前凸角、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间隙角、腰曲指数、椎间盘高度指数。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浅表及深部感染,植骨融合满意,未出现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降低,mProlo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全腰椎前凸角、腰曲指数较术前减小,椎间盘高度指数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性前凸角、椎间盘间隙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TLIF联合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胶原酶注射溶解疗法。方法 在B超介入下通过棘突、横突确定进针方位和,穿刺成功后,可产生行征性神经根性疼痛症状,注入胶原酶。结果 随访12-18个月,12例患者中,症状体征宣传消失者9例,遗留轻微足拇趾麻痛者2例,患肢感觉异常(发凉)1例,其中2例行椎间孔神经根造影后注射胶原酶。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摆脱对X光设备的依赖,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8.
小儿颈4椎板、棘突骨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 ,11岁。颈部疼痛 1年 3个月入院。疼痛为间歇性 ,多在夜间发作。检查 :一般状态好 ,颈 4棘突压痛阳性 ,局部无肿胀 ,颈部活动轻度受限 ,无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CT检查 :颈 4椎板、棘突膨胀性、溶骨性破坏 ,边界清楚 ,骨膜菲薄 ,但连续性完好 ,无骨膜反应 ,考虑为骨的良性病变。手术中所见 :颈4棘突大部分破坏、消失 ,仅上位端残存部分棘突 ,后部椎板骨膜菲薄、变软 ,切开见瘤体呈紫褐色 ,其中混有肉芽样组织 ;前部椎板骨膜及部分骨质完好 ,未侵及硬脊膜 ;棘间韧带及黄韧带部分呈肉芽样改变。切除残存棘突及后部椎板 ,彻底刮除两…  相似文献   
89.
王鹏宇 《河北医学》1998,4(4):22-23
目的:探索腰椎硬膜外穿刺更加安全、实用的穿刺方法。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60例,采用经腰椎棘突中点旁1.5cm硬膜外穿刺术;乙组60例采用常用的经腰椎棘突间隙旁1.5cm硬膜外穿刺术。所有的穿刺操作均由多年麻醉经验的同一麻醉者完成。结果:甲组穿刺针全部抵及椎板后再进入硬膜外腔;乙组60例中仅21例抵及椎板后再进入硬膜外腔,其余均直接垂直进入硬膜外腔,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5.45,P<0.01);甲组穿刺针与病人头向纵轴夹角为124.08±1.75,乙组为94.92±4.9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55、P<0.01)。结论:腰椎棘突中点侧入法硬膜外穿刺术具有安全性高、置管容易等优点,可以替代常用的腰椎硬膜外穿刺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0.
腰椎小关节增生性侧隐窝狭窄及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致腰椎管狭窄以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 ,应用最多的是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加潜式减压。 1998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采用经棘突间途径治疗以上疾病 4 1例 ,效果良好。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4 1例 ,男 19例 ,女 2 2例 ,年龄 2 6~ 6 2岁。小关节增生性病变者年龄 4 5~ 6 2岁 ,黄韧带肥厚者36~ 5 8岁 ,椎间盘突出者 2 6~ 4 8岁。症状与体征 :根性痛 4 1例 ,间隙性跛行14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 6例 ,小腿外侧、足跟外侧感觉麻木、痛觉减退 4 1例 ,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