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31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501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058篇
口腔科学   333篇
临床医学   2550篇
内科学   934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444篇
特种医学   8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88篇
综合类   4878篇
预防医学   2009篇
眼科学   956篇
药学   1826篇
  44篇
中国医学   2168篇
肿瘤学   421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810篇
  2022年   703篇
  2021年   758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849篇
  2012年   1237篇
  2011年   1229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935篇
  2008年   1406篇
  2007年   1047篇
  2006年   800篇
  2005年   1007篇
  2004年   766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22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探讨多巴胶羟酶(DDC)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并为胃癌腹膜转移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PLC)检查;10例良性疾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有57例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62.0%),其表达阳性率与胃癌腹膜转移的PS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水平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浆膜类型、PLC检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肉眼腹膜转移有关,浸润深度深、浆膜受侵程度重、PLC检查结果阳性及存在肉眼腹膜转移病灶者的DDCmRNA表达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而10例良性疾病腹腔冲洗液均未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结论:胃癌腹腔液中DDCmRNA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通过RT—PCR来检测DDCmRNA适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与方法 采用深刺和浅刺对丙酸睾酮所致前列增生症(BPH)大鼠模型进行干预,研究其作用殊同。结果 针刺组前列腺,膀胱指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形态学观察,针刺组较模型组增生明显减轻,腺上皮呈单层柱状,腺体数目明显减少,间质充血,钙化明显减轻,结缔组织无增生,腺腔内分泌物减少。深刺组好于浅刺组。结论 深刺对实验性BPH大鼠的干预作用好于浅刺方法。  相似文献   
43.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我站于2004-2009年采用电灼方法治疗男生殖器、会阴部和肛门部的尖锐湿疣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有记录的落枕患者76例.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5~60岁、平均35岁;病程1d56例,2d14例,>3d6例,首次发病56例,二次发病15例,发病二次以上5例.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头不能向患侧转动,患部疼痛,头常歪向一侧,并向同侧的肩部扩散疼痛,局部有条索状、块状、斜方肌及大小菱形肌部位常有压痛,部分患者的x平片无异常表现.治疗: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对患者颈背部进行轻柔,使患侧肌肉放松,然后术者左手扶住患者额部、右手拇、中指轮换点压痛点、落枕点、风池穴,肩井穴,天孚穴等,弹拨胸锁乳突肌数十次,用力均匀,由轻到重,待头颈部肌肉松驰时,术者用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掌其头顶部,以迅速而轻柔动作将患者头颈部向患侧旋转,此时可听到响声,随后再按上述手法轻柔、松解、整理、滚、拍打颈肩部、最后施以抚摸法结束、每次治疗30~40min.  相似文献   
45.
臀肌挛缩症的针法微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国内外已有众多报道,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竖切口、斜切口、横弧形切口,以及“Z”形切口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挛缩带,以恢复髋关节正常功能〔1〕。作者自1992年8月2 0 0 2年5月,采用针法微型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共64例,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64例中,男3 5  相似文献   
46.
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2003—2004年共收治单纯性阑尾炎50例,行小切口切除一针缝合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先天性视乳头小凹较少见,据文献,在国内有38例报道。其中尸检发现1例,国外资料发病率为1/11000。典型改变是视乳头上有境界清晰的凹陷形成,多数在视盘颞侧,也可见于中央或其他部  相似文献   
48.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固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劲  冯丽群  何伟  冯军 《护理学杂志》2007,22(17):12-13
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 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相似文献   
49.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已经大大降低.而且,除了一些严重的全身反应需要在医院进行处理外,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护理和饮食加以控制.下面,我们就从放疗中的几个"重灾区"人手,谈谈怎么对它们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50.
有机磷中毒(AOPP)时阿托品过量可致阿托品中毒,造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现将作者医治阿托品中毒所致深度昏迷,呼吸衰竭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