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88篇
  免费   2477篇
  国内免费   1699篇
耳鼻咽喉   156篇
儿科学   337篇
妇产科学   166篇
基础医学   2176篇
口腔科学   257篇
临床医学   8546篇
内科学   6536篇
皮肤病学   183篇
神经病学   544篇
特种医学   18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2263篇
综合类   14420篇
预防医学   6096篇
眼科学   198篇
药学   8370篇
  36篇
中国医学   4924篇
肿瘤学   751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956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944篇
  2020年   894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809篇
  2016年   962篇
  2015年   1209篇
  2014年   2132篇
  2013年   2224篇
  2012年   2818篇
  2011年   2969篇
  2010年   2798篇
  2009年   2724篇
  2008年   4374篇
  2007年   3725篇
  2006年   3026篇
  2005年   3889篇
  2004年   2767篇
  2003年   2506篇
  2002年   2175篇
  2001年   1833篇
  2000年   1586篇
  1999年   1205篇
  1998年   995篇
  1997年   981篇
  1996年   934篇
  1995年   835篇
  1994年   677篇
  1993年   499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395篇
  1990年   392篇
  1989年   392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并比较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及GABAb受体激动剂氯苯氨丁酸在大鼠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分侧脑室、室旁核和海马三组 ,每组又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蝇蕈醇组及氯苯氨丁酸组 ,分别经侧脑室、海马和室旁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药物 ( 1× 1 0 - 3 mol·L- 1,1 μl) ,在大鼠甩尾测痛模型上”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微量注射蝇蕈醇和氯苯氨丁酸在不同脑区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的痛阈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P <0 .0 5或P <0 .0 1或P <0 .0 0 1 ) ,虽然蝇蕈醇与氯苯氨丁酸在侧脑室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氯苯氨丁酸在海马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蝇蕈醇(P <0 .0 0 1 )。比较药物在不同脑区的镇痛作用发现 ,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区别 ,但均强于侧脑室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最强 ,其次为海马、侧脑室。结论经侧脑室、海马或室旁核微量注射蝇蕈醇或氯苯氨丁酸均能降低大鼠对痛的感受性。氯苯氨丁酸在海马和室旁核可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而蝇蕈醇在室旁核镇痛作用较明显 ,其次为海马  相似文献   
82.
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急性创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诊治 ,后果严重。 1996— 1999年 ,我院经非手术治疗 2 9例 ,本文对非手术疗法控制早期筋膜室综合征的恶性发展进行回顾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早期筋膜室综合征 2 9例 ,男 2 4例 ,女 5例。年龄 19~ 5 2岁 ,平均 2 4.4岁 ,均为外伤所致。其中小腿 2 0例 ,前臂 4例 ,足部 5例。1.2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外伤史 ;②患肢肿胀 ,被动伸展患肢肌肉时疼痛加重 ;③患肢进行性肿胀 ,皮肤紧张 ,可有水泡 ;④间隔区组织压测定 >30mmHg。本组对符合上述 2、3、4三项者即断为早…  相似文献   
83.
王蕊 《实用医技杂志》2002,9(10):762-762
1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女,66岁,患者一周前出现咳痰、喘,偶伴有胸痛,当日突发胸闷气短,全身无力,由120救护车送入院,急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急作各种化验检查血清钾为2.42 mmol/L.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低位硬膜外镇痛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探讨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镇痛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67例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5个治疗组(A、B、C、D、E)和一个对照组(F),3h后硬膜外腔用药。前5组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A:0.1%;B:0.15%;C:0.2%;D:0.25%;E:0.3%),F组使用0.9%生理盐水。注药前后20分钟分别观察、记录以下项目: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阻滞区运动神经反射;3. 下肢指令运动。结果 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均有程度不同的术后镇痛作用。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A、B、C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D、E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选择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镇痛既可以有效地发挥术后镇痛作用,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有利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5.
作者对地面水中不同浓度的环丁砜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与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环丁砜对水臭觉的实际阈浓度为10.6mg/L,对水的生化需氧过程无明显抑制作用,慢性毒性阈剂量为2.5mg/kg,最大无作用剂量为0.25mg/kg,无诱变性,280mg/kg无致畸性。据此,作者建议地面水中环丁砜的最高容许浓度为5mg/L,结合现场调查,认为该浓度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6.
芦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芦沙坦及苯那普利对老龄前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老龄前期SHR随机分为SHR对照组,苯那普利(10mg.kg^-1.d^-1)及芦沙坦(30mg.kg^-1.d^-1)治疗组,治疗期为3个月,每月测压一次,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AⅡ及MAPK。结果:苯那普利及芦沙治疗后血压、心肌肥厚指标、血中及心肌中内皮素(ET)及MAPK明显低于SHR相对照组(P<0.01),芦沙坦组血中及心肌中AⅡ无下降。结论:AⅡ、ET及MAPK参与了SHR的血压升高及心肌肥厚的形成。苯那普利及芦沙坦有抑制AⅡ、ET及MAPK的活性,从而达到降压及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电位滴定法测定血清中HCO_3~-浓度的应用。方法:用电位计指示终点,酸碱滴定测定HCO_3~-浓度,并与BECKMAN-CX3型急诊生化仪测定方法比较。结论:两种方法差异元显著性(P>0.05)。结果:电位滴定法测定血清中HCO_3~-浓度终点判断准确、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建立骨肉瘤与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 ,探讨其生物学与抗肿瘤特性 .方法 以 50 0 g· L-1 聚乙二醇为融合剂 ,将 C3 h小鼠来源的 HGRPT基因缺陷型 LM9骨肉瘤细胞与脂多糖活化的小鼠 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 .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 ,再观察该融合瘤株的体内外生长特性 ,对小鼠的致瘤性以及抗肿瘤活性 .结果 该融合瘤株体外生长缓慢 ,对 C3 h小鼠无致瘤性 ,杂交瘤细胞细胞表达B7(70 .6% ) H- 2 Kb (53.4% ) ,融合疫苗保护的小鼠可获 1 0 0 %无瘤生存 (8/ 8)而 LM9和射线照射后的 L M9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 (0 / 8) ,皮下接种融合疫苗治疗的荷瘤小鼠可获得80 %无瘤生存 .结论 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骨肉瘤细胞可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对小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说明了细胞融合方法构建的肿瘤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大多数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经过平顺。但术后即刻的并发症可能是突发的 ,甚至是危及生命的。麻醉后恢复室(PACU) ,是由专门的护士和麻醉医师组成 ,紧邻手术室 ,配有一定检查、实验室和抢救设备 ,可为所有麻醉和镇静患者的苏醒提供良好的密切监测和处理 ,提高了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PACU的建立有其重要意义。1 PACU的性质1 1 PACU收集麻醉手术后尚未清醒 ,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并对其进行麻醉恢复、观察、监测、对症处理 ,待患者清醒、安全后再送入病房。1 2 多临床、多科室的特点。凡手术室内进行手术的各科室患者需要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