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6篇
  4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广泛,最近几年应用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 目的:全面了解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在体育领域应用。 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79/2009收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的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作用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43篇。目前针对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的影响观点比较一致,即可明显提高肢体的柔韧性,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损伤患者。而对其改变肌肉力量的作用结论却存在不同意见。多数研究支持提高最大肌力和肌肉耐力,提高肌肉运动能力,但也有研究发现对肌肉力量无影响或者略有降低,说明还需要更多对肌纤维的微观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学习改良苗族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一秒率(FEV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6MWT步行距离、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NF技术的改良苗族棍术有助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一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0%~90%,其特点以感觉神经受累较早,以肢体疼痛麻木为突出特点.近年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无论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方面都显示了一定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4.
自1992年Maquelet等提出以小腿浅感觉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损伤以来。国内王和驹、戚美玲也分别先后报道了这种皮瓣的临床应用和解剖研究。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5月以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20)、PNF组(n=20)和联合组(n=20)。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只进行常规步行康复训练,PNF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强化PNF手技训练,联合组患者在PNF组的基础上增加绳带疗法。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 m步行测试(10MWT)及6 min步行距离(6MWT)评估结果。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WT及6MWT评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PNF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MWT及6MWT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且联合组的疗效优于PNF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和PNF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再辅助绳带疗法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6.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也增高,可累及全身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治疗的主要措施是很好地控制血糖,并予以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7.
甲钴胺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东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63-1263
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出现最早、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发病率也增高.我院自2002~2004年应用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与前列地尔(商品名:凯时)联合治疗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感觉神经肽P物质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在糖尿病大鼠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48只,行鼠背部脊柱两侧皮肤切割伤口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伤后在伤口四周注射10-7mol/L的SP,每日2次,每个伤口 200μl/次,连续注射4天;对照组注射等量SP溶剂生理盐水.伤后4、7、10、14、17、21天用透明膜描记法记录伤口愈合面积,伤后4、7、10天取材检测肉芽组织羟脯氨酸总量和Ⅰ型、Ⅲ型胶原含量.结果 实验组在伤后4、7、10、14天伤口愈合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周;伤后4、7、10天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Ⅰ型、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外源性SP明显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11例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有7例呈周围神经电生理异常改变,异常率为63.64%。异常表现:运动神经以髓鞘损害为主;感觉神经则以轴索损害明显,且以运动神经受损显著。莱姆病电生理改变似多在病程一个月以上出现,且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长期以来,迷走神经一直被认为是引起胃粘膜损伤因子和保护因子之间失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肠神经系统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感觉神经系统及其肽能神经介质是维持胃粘膜完整、增强胃粘膜对损伤的防御能力和促进胃粘膜对损伤修复的关键因素。本文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引起人们对胃神经系统在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