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95篇
  免费   1176篇
  国内免费   1606篇
耳鼻咽喉   168篇
儿科学   272篇
妇产科学   253篇
基础医学   2400篇
口腔科学   1169篇
临床医学   5115篇
内科学   2687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631篇
特种医学   11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349篇
综合类   9338篇
预防医学   3601篇
眼科学   461篇
药学   3799篇
  25篇
中国医学   2976篇
肿瘤学   63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50篇
  2014年   1198篇
  2013年   1276篇
  2012年   1638篇
  2011年   1839篇
  2010年   1819篇
  2009年   1786篇
  2008年   5306篇
  2007年   3561篇
  2006年   2177篇
  2005年   3216篇
  2004年   1805篇
  2003年   1165篇
  2002年   908篇
  2001年   829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497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442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骨缺损中内源性BMP的分布及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了解内源性BMP的浓度及分布,对提高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有帮助。本实验在兔桡骨10mm骨缺损模型上,利用BMP免疫组化技术及真彩色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观察了内源性BMP在骨缺损中的分布及对骨再生的作用。术后3日,骨端可见“空穴”,骨缺损间血肿BMP染色阳性。来自骨内外膜的间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BMP阳性。BMP分布定量研究表明,骨缺损区存在BMP浓度梯度,即距骨端愈远BMP量渐渐下降。术后1周,BMP值最大。提示内源性BMP有骨端坏死,吸收及间质细胞分泌两种来源。据此,作者提出了内源性BMP有效量的概念。提高内源性BMP浓度,改善其分布,将是骨缺损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以及观念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作为这一变化的第一要素--教员,其角色也必须发生适应性转换.  相似文献   
63.
幻肢痛又称肢幻觉痛,是截肢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疼痛性质有多种,可为搏动性痛、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等,大多阵发性出现,常于安静时或夜间发作;情绪变化、气候变化、疲劳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截肢给患者造成了生活和工作的不便,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和压力,因此,心理上的障碍与幻肢痛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对患者注重综合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羟基积雪草甙对转基因ALS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理通讯》2005,22(3):37-38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从1kg牛长骨中提取出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160mg.电泳显示其主要区带分子量在33.7~13.4ku(34.0~13.5kd)之间,包括bBMP的生物活性成份18.1ku(18.2kd)蛋白质。将bBMP植入NIH小鼠肌肉内,5天诱导出软骨细胞,10天形成骨组织,14天出现骨髓。软骨或骨的诱发率87.5%。作者观察到bBMP诱导成骨的方式是软骨内成骨,其过程可分为间质细胞增生期、软骨细胞演变期和骨形成期。  相似文献   
66.
均质性脂肪肝患者B超诊断结果与血生化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脂肪肝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超声诊断仪的全面普及应用 ,脂肪肝的B超检出率也明显增多。为探讨脂肪肝的B超诊断结果与血脂水平和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 ,笔者对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367例患者进行血脂水平及肝功能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对象系1995年~1999年在我院健康体检时B超检查诊断为均质性脂肪肝患者367例 ,其中重度脂肪肝225例 ,男性203例 ,女性22例 ,年龄35~72岁 ,平均 (54.43±9.10)岁 ;轻、中度脂肪肝142例 ,男性125例 ,女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预吸氧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丙二醛(MDA)的变化,以探讨预吸氧对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7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A、B、c三组(7亚组):A1(正常对照组)、B1-B3(50%预吸氧15、30、60min组)、C1-C3(100%预吸氧15、30、60min组)。按照预吸氧浓度、时间分组实验,取大脑保存,免疫组化分析大脑皮层HSP70阳性神经元变化,硫代巴比妥酸法(TAB)检测脑匀浆液中MDA含量。结果 病理示B1-B3组损伤轻微,C1-C3组神经元损伤严重,与预吸氧时间无关;预吸氧诱氏HSP70产生;C1-C3组随吸氧时间延长MDA水平升高显著。结论 1.预吸氧对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50%预吸氧可引起轻微的可逆性损伤,100%预吸氧可引起严重的不可逆性损伤。这种损伤可诱导神经元HSP70的合成,但HSP70不能完全修复神经元的损伤。2.脑损伤程度与MDA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预吸氧浓度越高引起的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68.
长期以来,肺癌的诊断是依靠X线胸片,CT和MRI来完成。但是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对微小病变定性困难。PET/CT是当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之一.其优点是一次性可完成全身检查,发现全身任何组织器官的原发肿瘤及转移病灶,准确提供肿瘤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同时在分子水平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将细胞代谢变化与组织结构改变合二为一.构成立体三维图像。在肺癌诊断中可早期发现敏感微小癌,可准确鉴别肿瘤和淋巴结良恶性质,并可评价治疗效果。检查安全,无疼痛不快,不受衣物等外界物质干扰。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遗传病与季节性变化关系,对提高人口素质,实行优生优育,防止和降低出生缺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方法医学鉴定小组对陆良县1999~2004年申报的68例病残儿材料进行初审鉴定,详细进行病残儿家庭遗传病咨询、问卷调查,对21种疾病发病季节性进行分析,部分病残儿及父母做染色体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结果大多数遗传病与季节无显著关系,而少部分如多基因遗传病中腹股沟斜疝、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聋哑、先天性足畸,染色体病中21三体综合征发病具有季节性关系。结论遗传病发病季节性探讨分析,不仅是人口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病因学,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越来越引起社会和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胃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方法:收集8例胃肠道类癌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胃肠道类癌镜下主要有两种形态: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免疫组化均表达嗜铬蛋白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铬酶。结论:胃肠道类癌患临床一般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过内窥镜检查取材活检或以“息肉”行高频电切除后,经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