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指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例指腹(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大鱼际皮瓣进行修复,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穿支构成的血管网为皮瓣供血源,以正中神经掌皮支重建皮瓣感觉.将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在显微镜下将游离皮瓣下方的桡动脉浅支与伤指创区指固有动脉吻合,桡动脉浅支伴行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神经和指神经断端接合,供皮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10d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畸形.结果 18例游离皮瓣均成活,血运、质地和弹性良好,对掌及对指功能正常,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5 mm,指腹外观饱满.结论 鱼际穿支游离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是修复指腹(背)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血管表浅利于解剖,皮瓣穿支丰富并伴有多条回流静脉,供区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擦法是用手掌面或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机体表面一定部位.做直线往返运动,不可歪斜、不可间歇;压力适中。以皮肤不皱起为宜;沉肩坠肘并内收,发力于臂。蓄劲于腕,动作平稳而有节奏。它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以面部、腰部和足心运用最多。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下面介绍几种擦法的妙用。  相似文献   
53.
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修复拇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拇指背动脉为蒂的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修复拇指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 以桡动脉深支分出的拇指背动脉及第一掌指关节构成的动脉网为基础设计皮瓣,蒂部不超过拇指掌指关节,逆行翻转修复拇指掌侧及背侧缺损19例.结果 临床19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2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出现水泡,拆除部分缝合线后血运恢复.随访至3个月时所有皮瓣血运良好,患者均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且拿捏功能较好;6个月时拇指关节功能优7例,良10例;1年时,8例感觉恢复达S1,3例感觉恢复达S2.结论 大鱼际桡背侧逆行皮瓣用于修复拇指部分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有利于肌腱、骨骼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5例行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 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结果 5例患者(2例儿童,3例成人),其患侧大鱼际肌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拇短展肌肌力恢复达M2者为4例,M1者1例;电生理检测拇短展肌动作电位有2例为单纯相,3例为少量运动单位电位(MUP);感觉恢复达S3者4例,S2者1例.结论 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可使大鱼际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修复指端缺损的大鱼际皮瓣设计方法,以尽量减少大鱼际区瘢痕。方法:在大鱼际区邻近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处设计大鱼际皮瓣,将切口尽量隐藏于拇指掌指横纹与大鱼际区皮肤横纹里。结果:皮瓣血供良好,创面修复,手指外形良好,大鱼际区瘢痕不明显。结论:经改良后的大鱼际皮瓣,可以明显减少大鱼际区瘢痕,适合示、中指单指的指端缺损。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单位数目进行检测,观察有无运动单位数目的下降。方法采用半自动递增刺激法对2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大鱼际肌(Thenar)和趾短伸肌(EDB)进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并与对照组12名健康受试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的大鱼际肌运动单位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趾短伸肌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对照组相比虽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患者的全部运动单位面积及单个运动单位面积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单位数目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锥体外系病变对运动神经元数目影响可能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游离大鱼际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大鱼际皮瓣进行修复,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构成的血管网为皮瓣供血源,以正中神经掌皮支重建皮瓣感觉。将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在显微镜下将游离皮瓣下方的桡动脉浅支与指端指固有动脉吻合、桡动脉浅支伴行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神经和指神经断端吻合,供皮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10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畸形。结果:18例患者游离皮瓣均成活,血运、质地和弹性良好,对掌及对指功能正常,指腹2点辨别觉为2~3 mm。结论:鱼际穿支游离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优点(接近生理解剖,恢复后皮瓣带有指纹感),是修复指腹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血管表浅利于解剖、皮瓣穿支丰富,供区创伤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58岁。左手大鱼际肿物伴红肿疼痛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无明确外伤史,活动后加剧。于外院诊断为腱鞘炎,予以封闭治疗,效果不佳,行切开引流术未引出脓液。1个月前行穿刺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骨纤维肉瘤”。左手掌大鱼际部有一5cm×6cm大小肿物,与皮肤无粘连,固定于深部组织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ADAM33基因多态性与青岛地区汉族成人哮喘患者大鱼际掌纹特应征的相关性。方法: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实现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客观量化分级,采用SNa Pshot方法检测400例哮喘患者和200例正常对照的ADAM33基因rs2280090、rs487377、rs2787094共3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相对于CC-CG基因型,rs2787094的GG基因型频率在掌纹阴性组为11.3%,在掌纹阳性组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0,95%=1.26-3.50,P=0.003 8)。结论:ADAM33基因rs2787094多态性与哮喘患者的大鱼际掌纹特应征呈显著相关,而rs2280090、rs487377多态性和掌纹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