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23篇
  免费   3546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耳鼻咽喉   1164篇
儿科学   1766篇
妇产科学   816篇
基础医学   3460篇
口腔科学   2669篇
临床医学   13278篇
内科学   4455篇
皮肤病学   688篇
神经病学   2429篇
特种医学   38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13906篇
综合类   27667篇
预防医学   6251篇
眼科学   2042篇
药学   10053篇
  138篇
中国医学   9357篇
肿瘤学   1670篇
  2024年   580篇
  2023年   2283篇
  2022年   1775篇
  2021年   2128篇
  2020年   2181篇
  2019年   2007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1706篇
  2016年   2051篇
  2015年   2508篇
  2014年   4385篇
  2013年   4235篇
  2012年   5801篇
  2011年   6115篇
  2010年   5692篇
  2009年   5508篇
  2008年   6286篇
  2007年   6055篇
  2006年   5519篇
  2005年   5739篇
  2004年   4869篇
  2003年   4389篇
  2002年   3928篇
  2001年   3351篇
  2000年   2673篇
  1999年   2232篇
  1998年   1821篇
  1997年   1658篇
  1996年   1588篇
  1995年   1410篇
  1994年   1074篇
  1993年   721篇
  1992年   572篇
  1991年   506篇
  1990年   403篇
  1989年   442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6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自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我们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和腰椎穿刺放液、脑脊液置换治疗严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58岁,其中60岁以上20例,占45.4%。全部病人均行多次脑CT检查,均有广泛蛛网膜  相似文献   
92.
红藻氨酸致痫后大鼠海马ERK、P38 MAPK和JNK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藻氨酸(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活性(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立体定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KA引起大鼠癫痫发作,采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KA致痫后大鼠海马中活性ERK、p38MAPK和JNK的变化。结果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ERK、p38MAP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开始增高,分别于30min、1h和30min后达高峰,呈对照组的4.76倍、2.16倍和3.95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之后逐渐下降。结论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MAPKs的活性产生变化,其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癫痫发作后海马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93.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通过外固定架的牵伸辅助复位,矫正桡骨的短缩、成角移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利用外固定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并进行功能练习。术后定期进行X线和腕关节功能的评价。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ro功能评价:优9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66%。结论:外固定架能很好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恢复桡尺骨的相对长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使腕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因此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反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移植物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反义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基因治疗对移植物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BN至Lewis大鼠的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反义ERK1/2治疗组移植前取供者动脉血管段给予经脂质体包装的反义ERK1/2基因转染;腹主动脉移植术后1个月内受者每日从尾静脉或阴茎背静脉注入经脂质体包装的反义ERK1/2寡核苷酸100μl。对照组移植未经任何处理的血管段,移植后也无特殊处理。移植术后60d取移植段主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内膜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段血管ERK1/2基因的表达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60d,对照组的移植动脉呈慢性移植物血管病表现,血管内膜显著增厚,移植血管中ERK1/2基因高表达,CD4^+、CD8^+T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反义ERK1/2基因治疗组移植动脉呈血管内膜炎改变,ERK1/2基因表达不明显,内膜有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ICAM-1表达显著高于反义ERK1/2治疗组(P〈0.05)。结论反义ERK1/2基因治疗对移植物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缓慢性移植物血管病的发生,这种保护机制可能和减少ICAM-1的表达以及减少移植血管T淋巴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5.
患者男,48岁,因右手掌侧肿物伴环指屈伸活动受限1年而入院。患者1年前右手环指无明显诱因出现伸屈活动不利,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狭窄性腱鞘炎,予局部封闭、理疗处理,症状好转。近期因再次复发来我院就诊,以狭窄性腱鞘炎收住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手第四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一约1cm×2cm大小肿块,质硬,边缘不清,无移动,压痛明显,环指屈伸功能受限,环指末梢血运,感觉正常。局部麻醉下行肿块摘除术。术中见:环指指屈肌腱与掌骨之间见一约1.5cm×2.0cm白色肿块,表面欠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质硬,血供不丰富,钝性分离周围组织,完全摘除…  相似文献   
96.
患,男,50岁,在劳累中忽感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随后晕倒,20min后急送入我院。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超早期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肷/min,入院后0.5h突发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lmg静推,意识转清,恢复窦性心律。患烦躁,述胸前区疼痛,查肌钙蛋白I阳性。2h后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胸痛1h后缓解,心电图示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血清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酶峰值提前。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治疗3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7.
目的:为了防治流行性角膜炎,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和传染。方法:采用本院制剂外障眼水超声雾化熏眼,配合洗眼等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治愈32例(62眼),好转13例(26眼),无效4例(8眼)总有效率91.8%。结论:外障眼水超声雾化熏眼,结合中西医护理,对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8.
硬外阻滞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20例。于麻醉前、麻醉后30分钟采静脉血9ml。分别监测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麻醉前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正常,余参数在正常范围。麻醉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结论:硬外阻滞能降低老年病人的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灌注,减少静脉血栓及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介绍单平面半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1993年至今32例胫腓骨骨折,采用单平面半针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扶拐下负重行走,支架动力化管理。结果: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3例天,全部患者一年半后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无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结论:单平面半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可以减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出现,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