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735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362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从掌握藏象学说特点,理解脏腑生理功能,前后联系,归纳总结及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指导临床四个方面介绍了藏象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忽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总认为基础研究近期效果不明显。诚然,临床研究见效快,有助于提高中医学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水平,且多半是急功近利,但从总体来说,却触动不大。因为中医学不仅仅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科学性不只是在于能治好病,而且在于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科学)。中西医学的差异,主要的不是表现在应用、技术方面,而是体现  相似文献   
13.
辨证与理化指标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理化检查指标和四诊的脉证资料一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病变实质。把它纳入辨证施治过程中,能丰富“证”的内涵,弥补传统辨治方法在“有病无症”“异病同症”时的不足,更全面的认识病变机理和判定治疗效果。但在运用时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八纲辩证、脏腑气血辨证等方法综合分析,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14.
从机体稳态观 ,探讨了中医五脏调控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对机体稳态的影响。认为中医五脏调控理论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的稳态观 ,同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五脏调控系统的调控机制可以在细胞、细胞间识别及大分子信息物质的研究水平得到不断深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基因组计划等的实施,带动了整个生物学、信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更新与革命。这些以综合为特征的新兴学科的突起,不仅可证明中医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而且从多角度说明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的一致性,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两者的相互渗透将促进中医药与基因组学这一现代生命科学的沟通,寻求新的研究和发展领域与途径,加速实现中医现代化的进程。近年来国内外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些相当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初识景炳文教授.是在洛阳的一次会议上。当时我负责会务,景教授的光盘中有许多图片,由于报告时间的缘故.不能全部讲完,他一张一张的交待给我哪些不需要放,很认真,很耐心,说一口江浙普通话.让人感觉挺亲切。景教授是国内早期从事急诊工作的前辈之一.尤其在ICU的建设上颇有建树。他本人创建并多年主持长征医院急救部工作,在危重病的救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医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刻.应用灵活.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在许多疑难危重病患者生死攸关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鉴于景教授对危重病救治的贡献,本刊采访的主要任务是请景教授谈谈对于急诊、急诊与ICU的关系、急诊科今后的发展、急诊医生的出路这些问题的看法。围绕着ICU这一主体,景教授侃侃而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娟 《中医教育》2006,25(4):73-74
我们一直给学生强调"书本是最好的老师",更何况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依据,是学生所要首先掌握的知识,因此教材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中医专业来说,中医基础理论是初学者所接触的第一门中医学课程,更是一个引路者和指示灯,教材的内容关系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此仅就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做简单评述,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的《伤寒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时间医学思想,明确昭示了疾病发展变化的节律和疾病欲解的特定时间,强调了因时制宜而辨证论治、立法处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中医病因、致病因素、邪气、邪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邪是一切不正常、不正当的因素,邪气是邪的一部分,主要指六气异常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因素。两者可以独立于人体而存在,也可以进入人体,成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即致病因素,邪(邪气)进入人体是致病因素,未进入人体不是致病因素。未导致疾痛的致病因素不是病因,已经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是病因。  相似文献   
20.
五行合和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合和,指五行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的整体协调,是对事物正常关系的概括,五行合和理论是中国古代合和思想的具体应用及体现.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五行合和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以期阐释人身五藏抗御内外干扰,维持正常功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