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通过同步辐射微血管造影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脑缺血模型。方法20只300~350gSD大鼠平均分为两组:4.0线组和4—0线包裹硅橡胶组。施行大脑中动脉缺血手术后,立即进行同步辐射血管成像。结果单纯用4—0线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没有发生完全阻塞,大脑前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尚有部分血供;4—0线包裹硅橡胶组,大鼠大脑中动脉均成功阻塞。10%大鼠具有两侧的孔型大脑中动脉(2/20只)。栓线进入深度17mm能够有效阻塞这种异常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结论包裹硅橡胶的4—0线栓能够成功造成300—350g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单纯4—0栓线无法完全造成这一体重范围内的大鼠缺血。由于同步辐射可以进行大鼠的脑血管造影,因此可适合研究和大鼠线栓法缺血模型以及评价大鼠脑部血管变异。  相似文献   
32.
同步辐射相位对比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成像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分辨力和高度相干等成像优势,可以对关节软骨进行无创性检测,并能直观地显示软骨的微观组织学形态结构特征。相位对比成像技术能显示软骨表层纤维化、小裂隙形成等骨关节炎早期病理变化,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就各种相位对比成像技术原理、基础研究及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对根管充填后离体牙的成像效果。方法:应用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对10颗经根管预备和热牙胶充填的离体牙牙根进行成像,并进行CT重建。结果:可观察到主根管和侧支根管影像,并能清晰观察到根管充填后牙胶和根管封闭剂的充填区域,及充填缺陷如未被充填的空隙和气泡等情况。结论:同步辐射衍射增强CT适合观察和评价根管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34.
随着影像临床医学实践与研究的深入,X线吸收对比成像(XACI)难以良好分辨主要由低z元素组成的生物医学软组织的不足日渐显露。为了突破XACI属于宏观影像学的局限性,近10年来基于同步辐射(SR)的X线相衬成像(XPCI)技术已被提出并得到逐步发展。XPCI是通过探测X线照射物体后发生或携带的相移信息,并以可观察的光强变化显示出来,以探察物体内部细微结构的微小电子密度变化,揭示其微观结构或信息差异,促成了微观影像学的提出。就XPCI医学应用研究现状及意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5.
随着影像临床医学实践与研究的深入,X线吸收对比成像(XACI)难以良好分辨主要由低z元素组成的生物医学软组织的不足日渐显露.为了突破XACI属于宏观影像学的局限性,近10年来基于同步辐射(SR)的X线相衬成像(XPCI)技术已被提出并得到逐步发展.XPCI是通过探测X线照射物体后发生或携带的相移信息,并以可观察的光强变化显示出来,以探察物体内部细微结构的微小电子密度变化,揭示其微观结构或信息差异,促成了微观影像学的提出.就XPCI医学应用研究现状及意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6.
简要介绍了同步辐射软X射线特点及其用于软X射线生物效应研究的优越之处,分别以DNA和细胞为研究对象,总结与分析了同步辐射软X射线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利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从分子水平揭示软X射线生物效应及其机制将是今后此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use liver blood vessel images using phase contrast X-ray imaging with synchrotron radiation. Methods 6 female C57BL/6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 mice in each group. In one group, livers excised after hgated arteries, veins and common bile duct. In another group, iodine infused via the portal vein and drained from inferior vena cave until all the blood in the portal veins and hepatic veins was displaced. After infusion, arteries, veins and common bile duct were ligated and livers were excised. Results Blood vessel images were clearly produced by 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 This method can discriminate vessels down to about 40 μm in diameter without contrast agent. Using a contrasting agent more details could be produced. In one liver lobe, the entire branch of the portal vein could be clearly produced by one by one phase contrast image from the main axial blood vessels of liver lobe to the nine generation of branching. Conclusions Phase contrast imaging has the advantage of good contrast an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Key wnrds] Synchrotron radiation; Phase contrast imaging; 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 Blood vessel; X-rays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微量元素含量改变并具有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检测技术对抗癌药物诱导的乳癌凋亡细胞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凋亡细胞和对照组中均可检测到7种微量元素包括Ti,Cr,Fe,Cu,Zn,Ga和Ge和5种宏量元素包括P,S,Ca,Cl和K。在紫杉醇和秋水仙碱处理48h组凋亡细胞微量元素Zn和宏量元素P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微量元素Fe在紫杉醇处理48h组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抗癌药鬼臼乙叉甙和放线菌酮诱导的凋亡细胞其微量元素含量改变趋势与紫杉醇相似。结论:微量元素Zn和Fe以及宏量元素P可能参与抗癌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张洪波  金敖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4):375-376,F003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射线作为结构成分分析和医学诊断成像的手段,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之一.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的深度和精度不断提高,常规的X射线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性能优越的同步辐射的出现为科研的发展提供广阔天地.同步辐射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作加速运动时(加速到光速)沿加速度切线方向发出的一种电磁辐射.在辐射过程中产生的低能X射线(能量范围约为50 eV~15 keV)称为同步辐射软X线.同步辐射具有其它辐射源难以比拟的优异特点,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优良的光源[1].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或DPPC/豆固醇分子间作用规律。方法:依据计量关系制备人参皂苷Rg1脂质体,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2种方法,研究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与DPPC/胆固醇或DPPC/豆固醇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结果:DSC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皂苷Rg1浓度的加大,胆固醇脂质体出现分相现象,豆固醇脂质体相态可能发生变化;XRD测定结果表明,含药量10%的胆固醇脂质体同样出现2个相变信号,豆固醇脂质体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对人参皂苷Rg1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与DPPC/胆固醇或DPPC/豆固醇分子间作用规律的研究发现,豆固醇可以替代胆固醇作为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膜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