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直接和间增加接脑组织血供,重建吞咽反射弧,调整肌群功能。既往卒中针刺治疗多辨证选穴、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无法摆脱主观性与不可重复性缺点,临床实践中受到限制,疗效差异较大。现代针灸理论既重视对改善吞咽困难程度疗效评价,更以生理、病理学为依据深入地进行针刺作用效应机理探讨,更好地顺应循证医学模式,指导针刺吞咽困难综合选穴方案,更加明确细化针刺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2008年3月,我们对6例经颈椎手术发生呃逆患者,根据其病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建立人工膀胱反射通路,重建膀胱生理反射弧的有效性.方法 取3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250~300 g;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将大鼠右侧L5前根近端与右侧S2前根远端,L5后根近端与S2后根远端在硬脊膜囊内分别行显微缝合,同时修复重建膀胱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建立人工膀胱生理反射弧.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5个月,在破坏L6~S4节段脊髓制备完全性截瘫前后,分别进行电生理检查及膀胱内压测定.结果 18只大鼠存活至术后5个月,9只大鼠成功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根,获得实验结果.实验侧截瘫前后,单相方波(3mA、0.3ms)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均可记录到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0.10±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刺激(3mA、20Hz、5 s)S2后根,均可记录到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其波幅分别为(0.11±0.02)mV和(0.11±0.03)m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S2后根吻合口远端,经新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引出的膀胱内压分别为(6.55±1.33)cmH2O和(6.11±2.01)cm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截瘫前刺激S2后根,引出的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波幅为(0.144±0.02)mV,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0.17±0.02)mV,膀胱内压为(10.77±1.78)cmH2O,均大于实验侧截瘫前后(P<0.01).而电刺激对照侧截瘫后S2后根,不能引出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膀胱内压无变化.结论 利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根,通过与硬脊膜内骶神经前后根分别吻合,可建立完整的人工膀胱反射弧,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对"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术后患者实施院内"温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将"温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延续至院外.方法 对20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术后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 90%患者对电话回访比较认同,97%对健康教育印象深刻;93%患者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结论 对于"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手术的患者应在健康教育前全面评估,找出影响患者遵循健康教育指导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宣教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特殊病例进行选择性家访.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护士积累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那可丁(noscapine,narcotine,1)的化学名为[S-(R*,S*)]-6,7-二甲氧基-3-(5,6,7,8-四氢)-[4-甲氧基-6-甲基-1,3-二氧戊环[4,5-g]异喹啉-5]-1(3H)-异苯并呋喃酮,是由Parisian Derosen在1804年从罂粟属植物鸦片中提取得到的,作为镇咳药已有一百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本品系末梢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16.
外伤后脊髓横断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所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我科肖传国教授创建肖氏手术方法 ,人工建立体神经 -内脏神经反射弧控制排尿 ,获得成功。通过对 31例脊髓神经损伤病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神经与骶神经吻合 ,重建膀胱功能[1 ] ,经过 1a~3a随访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998年—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外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 31例。男 2 7例 ,女 4例 ;年龄最大的 60岁 ,最小的 2 2岁 ,平均 36岁。受伤时间最长 2 0a ,最短 6个月 ,平均 5 .5a。…  相似文献   
17.
《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45-45
生活中,我们在吃馒头、面包、饼干时都习惯喝点汤、饮料或水,因为,水会把比较干的主食稀释使之更容易下咽。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炳元教授说,食用这些主食时如果不饮水,而用自己的唾液稀释后吞咽,可以锻炼和提高神经反射弧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起到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索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治疗途径。方法:对3例圆锥上脊髓损伤(SCI)患者行两侧L5-S2或S1-S3前根吻合,经10-12个月轴索再生后,检测膀胱排尿功能。结果: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手术后,通过刺激躯体传入神经,可经内脏传出神经引发膀胱内压升高,在膀胱充盈较满时能引起排尿反应。结论: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对SCI患者排尿有一定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9.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物质结构基础,但有些学者仅将反射弧局限在神经成分及其结构上。不同类型的划分标准,凸显不同的属性和特征。反射弧根据形成来源,分非条件反射弧和条件反射弧;根据机能表现,可分外显反射弧与内隐反射弧;根据活动状态,有常用型反射弧、备用型反射弧、潜伏型反射弧;根据功能作用,有监控性反射弧、本能性反射弧、应答性反射弧。反射是反射弧的生理机能、运动形式。结构规定着功能活动,但功能的变化也会逐渐引起结构的改变。结构的完整及其功能正常,是保证反射实现的前提条件;而反射的经常进行和顺利完成,是反射弧结构完善和机能易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人工生理膀胱反射弧动物模型,同时修复重建膀胱的感觉与运动功能,为观测该反射通路重建排尿功能的修复效果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20只体重280~300 g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为L6前、后根分别与S前、后根端端吻合造模;B组为L6神经根总干与S2神经根总干端端吻合造模.术中显微解剖测量各神经根的外径,L6与S2脊神经根间的距离及L6的可分离长度.术后观察大鼠排尿情况及下肢活动情况,并行BBB评分.术后2周取材对各神经根行Fast Blue染色,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于L6椎体平面,L6神经根总干及其前、后根外径分别为(1.54±0.33)、(0.68±0.13)、(0.88±0.10)mm;S2神经根总干及其前、后根外径分别为(1.39±0.42)、(0.62±0.08)、(0.79±0.14)mm.L6神经根可分离长度为(10.76±2.11)mm;L5、L6神经合干处与S2椎间孔间的距离为(14.21±1.95)mm.两组模型均可无张力吻合.各组大鼠均存活,术后排尿、排便与术前无异.A组术前、术后BBB评分为(20.20±0.35)、(19.80±0.23)分;B组为(20.20±0.35)、(19.20±0.31)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6、S2神经根总干的神经纤维为(892±32)、(788±29)根;L6、S2脊神经前、后根神经纤维分别为(354±26)、(532±17)、(325±19)、(478±22)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大鼠L6前、后根分别与S2前、后根端端吻合造模,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且能重建完整的人工膀胱反射弧,是一种较理想的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