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81篇
  免费   2014篇
  国内免费   2068篇
耳鼻咽喉   342篇
儿科学   302篇
妇产科学   219篇
基础医学   1961篇
口腔科学   980篇
临床医学   8134篇
内科学   2005篇
皮肤病学   694篇
神经病学   1147篇
特种医学   26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1646篇
综合类   15866篇
预防医学   2847篇
眼科学   522篇
药学   5603篇
  108篇
中国医学   6461篇
肿瘤学   898篇
  2024年   345篇
  2023年   1176篇
  2022年   1001篇
  2021年   1335篇
  2020年   1353篇
  2019年   1317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1044篇
  2016年   1280篇
  2015年   1733篇
  2014年   2749篇
  2013年   2762篇
  2012年   3470篇
  2011年   3767篇
  2010年   3529篇
  2009年   3433篇
  2008年   4026篇
  2007年   3719篇
  2006年   3323篇
  2005年   3682篇
  2004年   3025篇
  2003年   2545篇
  2002年   1988篇
  2001年   1599篇
  2000年   1240篇
  1999年   1138篇
  1998年   1074篇
  1997年   1003篇
  1996年   759篇
  1995年   625篇
  1994年   519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81.
单钉-棒固定在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内固定的有效方式。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手术前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单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4例。术中在保证彻底清创的基础上注意保留病椎有血供的部分和无明显破坏的椎间盘,以减少切除范围和融合的节段,有神经症状者注意行椎管前侧减压。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异体髂骨 自体碎骨、或钛网 自体碎骨的方法修复,安置单钉-棒时注意对移植骨块适当加压。患者术后卧床10d左右,然后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床活动。本组共有41例患者获得随访,手术后随访的时间7~31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患者所有的结核病灶均顺利愈合,植骨稳定,无明显移位和塌陷,内固定器无松脱和折断,其中37例达到骨性愈合标准;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达23°,患者术前伴有的神经症状也大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结论前路单钉-棒内固定不仅能够维持胸、腰椎结核手术后脊柱的稳定,防止移植骨块的脱位、塌陷和骨不愈合的发生,而且可以最大范围地减少融合节段,减少术中创伤,故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靠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多裂肌在维持腰椎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33.7岁(18-45岁),运用表面电极记录快速上肢前屈、外展、后伸时多裂肌、最长肌、腰髂肋肌及三角肌的肌电信号,对各椎旁收缩的潜伏期与三角肌收缩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多裂肌在上肢3个运动方向中的潜伏期差值[(-17&;#177;11),外展(0&;#177;11)ms,后伸(4&;#177;16)ms]与最长肌[前屈(-2&;#177;13)ms,外展(13&;#177;14)ms,后伸(22&;#177;14)ms,腰髂肋肌[前屈(1&;#177;12)ms,外展(12&;#177;10)ms,后伸(23&;#177;10)ms]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反应最快、最先起作用,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对62例应用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术前和术后X线、CT等检查结果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复位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至94%,椎体高度丢失率为4.6%,脊髓神经损伤者除2例Frankel A级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认为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84.
1方法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先使用OIYmpus普通ERCP管试插,成功后导入Willson—Cook公司长400cm,直径0.021cm,普通或超滑交换导丝,撤出ERCP管,沿导丝导入丹麦猪尾状引流管,撤出导丝,自引流管抽出胆汁后,撤出镜体,将引流管自鼻腔引出,牢固固定后接负压吸引。如ERCP管试插未成功,可使用Willson—Cook公司拉式或推式切开刀将乳头括约肌切开后再试插;亦可采用直插法,在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直接将引流管插入胆道。  相似文献   
85.
李强  张昱苹  谢东 《海南医学》2002,13(3):18-2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颞部疾病的检查价值。方法:对43例颞部疾病患者行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所获图像对比分析,并讨论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结果:HRCT对病变的显示率及病变引起骨质破坏的程度,病变边缘,轮廓的显示均明显优于常规CT,尤其能清楚显示常规CT难以显示的中耳及内耳的细微结构,结论:高分辨率CT是颞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使用高分辨率CT对颞部疾病的检查给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86.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87.
超踝夹板配合袜套悬吊牵引治疗踝部骨折关继超董福慧尚天裕陈力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北京100700)*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医院(100700)我科自1990年8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了28例双踝和三踝骨折病人,采用手法复位,超踝夹板固定,配...  相似文献   
88.
透骨香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骨香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5例云南省曲靖地区妇幼医院(655000)蔡昌信关键词透骨香汤,腰椎骨质增生自1981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透骨香汤治疗腰椎骨质增生45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40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9:...  相似文献   
89.
改进投照方式及屏气方式的设计原理,从解剖特点观察,肋骨为弓状长骨,肋骨在胸腹部广泛的范围内其走行由后上向前下倾斜,呈弓状弯曲,其斜度依次增加至第九肋骨又渐减。肋骨的弯曲有其特征与胞壁肌肉附着及呼吸运动有着密切联系,摄影曝光时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影质量有很大影响。由于这些特定的因素,当肋骨骨折时断端呼吸运动改变而有变化,当深呼气时胸内压减弱,胸壁肌肉收缩,胸廓变小,肋骨弯曲度相对明显,此时肋骨断端肌肉牵拉不均,可造成骨折裂隙增宽而移位,从而易于暴露骨折线。同时我们采用使病人卧位投照体位,患者与台面…  相似文献   
90.
单纯型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经皮穿刺切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