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对血管内皮氧化氮产物合酶的影响而诱发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方法体内研究方面,通过饲喂尿酸酶抑制剂在实验大鼠体内制造高尿酸血症。饮水方式服用别嘌呤醇作为阻断剂来拮抗高尿酸血症。4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别嘌呤醇组,氧嗪酸钾盐组(尿酸酶抑制剂)和联合用药组(别嘌呤醇+尿酸酶抑制剂),每组10只。于实验的第1、8天断头处死各组5只大鼠,并检测其血清尿酸及氧化氮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水平。体外研究方面,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观察不同浓度的尿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不同时间氧化氮产物水平的影响。结果第8天,联合用药组与氧嗪酸钾盐组比较,血清尿酸明显下降[(0.70±0.09)mg/L vs.(1.67±0.16)mg/L],氧化氮产物[(1.54±0.33)mmol/L vs.(0.98±0.26)mmol/L,均P<0.05]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氧嗪酸钾盐组第1天氧化氮产物[(1.32±0.28)vs.(1.59±0.24)mmol/L]、第8天氧化氮产物[(0.98±0.26)mmol/L vs.(1.57±0.28)mmol/L]均减少;0、20、40、60 mg/L的尿酸对培养的ECV-304细胞产生的氧化氮产物洗脱后20 min相对强度分别为387 a.u.、352 a.u.、282 a.u.、166 a.u.;氧嗪酸钾盐组第8天收缩压较对照组增高[(168.4±18.2)mmHg vs.(149.8±14.6)mmHg](P<0.05)。结论氧嗪酸钾盐可以诱导大鼠产生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导致血清氧化氮产物水平降低,这种作用可以通过应用别嘌呤醇降低尿酸水平得到改善。细胞水平研究发现尿酸会降低ECV-304细胞的氧化氮产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患者因服用别嘌呤醇所致引发多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经H1受体拮抗剂、激素等处理后好转,但严重腹泻经常规用药治疗无法得以改善,予以使用奥曲肽注射液以药理作用治疗后即好转,提示奥曲肽可能适用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难治性严重腹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别嘌呤醇联合氯沙坦钾降低高尿酸血症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方法 72例我院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别嘌呤醇联合氯沙坦钾,对照组单应用氯沙坦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别嘌呤醇联合氯沙坦钾降低高尿酸血症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15.
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含腺嘌呤的饲料在SD大鼠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以别嘌呤醇治疗能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CHF合并H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抗心力衰竭及基础病的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含高尿酸(UA)的饮食;治疗组给予别嘌呤醇300 mg/d,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HYNA心功能分级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舒张末期内径(LVEDD)减小,血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显著降低,血肌酐降低,肾小球滤过滤(GFR)增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显著下降,且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LT、Child-Pugh评分均降低(P均<0.05)。两组治疗后ALT、Child-Pugh分级比较,P均>0.05。结论别嘌呤醇用于CHF合并HUA患者的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尿酸,且对肝、肾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来探讨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内皮功能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78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被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常规治疗+别嘌呤醇,38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分析NO、MDA、SOD在1周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及EDD的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7d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SOD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MDA显著下降(P〈0.05),而试验组NO及肱动脉EDD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别嘌呤醇能显著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SOD,降低血MDA,因而减轻此类患者氧化应激的程度,进而可能对该类患者内皮舒张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别嘌呤醇对大鼠CYP450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别嘌呤醇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同工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别嘌呤醇组为实验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连续给药14d后大鼠血浆中相应探针药物的浓度及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别嘌呤醇体内给药14d后,大鼠体内非那西丁的AUC(0-∞)(P〈0.01)、clnax(P〈0.05)和t1/2(P〈0.05)显著大于对照组,C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和右美沙芬探针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别嘌呤醇抑制大鼠CYP1A2酶,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酶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尿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别嘌呤醇能够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