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5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8篇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常见病变,约占PCI治疗总量的15%~20%[1]。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介入治疗所需时间长,且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等导致严重后果。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约为6%~19%[2~4]。分支血管闭塞会引起心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统计分析四川地区成年人群中分叉下颌管发生概率,并总结下颌管各分叉类型及发生率与走行方式和各自形态特征。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500例患者(共计1 000侧下颌骨)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数据,对下颌神经管分支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行归纳和分类。结果 500例患者中分叉下颌管的发生率为13.8%(69/500),共发生于92侧(9.2%)的下颌骨中。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磨牙后管,其次为向牙根及颊舌向分支,最少见的类型为向前走行的分支。分支的平均直径和长度分别为0.90、9.39 mm。结论 本研究使用CBCT作为研究手段,得出的分叉下颌管在四川地区成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以前报道的使用全景片作为研究手段的研究;并且CBCT对下颌管及其分支的三维走行及形态特征的表现能力优于全景片。  相似文献   
93.
<正>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降支多数完全闭塞,此时对角支对于患者心功能维护非常重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若引起对角支狭窄或闭塞,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对角支的保护非常重要。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1岁,主因"突发胸痛伴双上肢酸胀感3 h"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可见70%~90%弥漫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至近段可见80%弥漫狭窄;前向血流TIMI2  相似文献   
94.
双导丝球囊在处理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Dual-Wire Balloon)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Lefevre Ⅰ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6例共41处,采用双导丝球囊行边支和(或)主支扩张,主支植入支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1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植入前行边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均成功,4例主支行直接支架术,37处分叉病变主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成功后植入主支支架,主支支架后5例边支明显受压,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hrombolysis in myoxardial infarction trial,TIMI)血流不足3级的分叉病变行对吻扩张均成功.住院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及死亡;平均随访16个月,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等严重临床并发症,心绞痛复发3例,强化药物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用双导丝球囊处理分叉病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主支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前为数不多的随机研究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双支架技术并未提供更多的益处.在主支血管内置入支架,必要时在分支血管内置入另一枚支架(Provision T支架术)仍然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20%~30%的真性分叉病变需双支架技术,即便是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双支架技术的应用也不应减少.如果病变弥漫性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和近中段血管,分支血管直径>2.5mm且供血范围较大,术者应选择双支架技术.目前尚无资料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双支架技术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采用双支架技术时,必须完全覆盖病变和进行最终球囊对吻.患者对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的预后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2008年2月19日,美顿力公司宣布BRANCH研究的第1例冠脉分叉支架置入人体。该研究旨在评估美顿力分叉支架的安全性和输送性,和以往其他治疗分叉病变不同的是不需要进行支架重叠。BRANCH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研究,计划入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家医院的60例患者,预计2008年底完成患者注册。该新型支架系统采用Y型设计以匹配冠状动脉分叉处的解剖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7.
颈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动脉分叉、分支开口及血管弯曲的凸面为病变的好发部位.Fusari等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检查了1000例因腹主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手术患者的冠状动脉,其中720例患者(72%)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手术,238例患者(24%)因颈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手术,42例患者(42%)同时因以上两种原因需要手术.  相似文献   
98.
柏宁  刘海光  梅予锋 《口腔医学》2016,(12):1108-1111
目的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周基础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共32例,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植入骨缺损区并覆PRF膜,对照组的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根分叉区骨密度显著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9.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9/5,属少见复杂颅内动脉瘤。因动脉瘤位置深在,周围结构复杂,故其手术显露和操作均较困难。1990~2003年,我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动脉瘤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16岁。2005年2月18日住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入院前两个月因头部轻微外伤,行头部CTMRI检查,证实为右侧大脑中动脉巨大动脉瘤,见图1。体格检查: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行三维脑血管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巨大梭形动脉瘤,豆纹动脉由动脉瘤远端发出,见图2。又行球囊闭塞试验,见图3。在闭塞右侧颈内动脉分叉部40min时,患者头痛,伴言语不清但无肢体无力;解除闭塞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闭塞时单光子射出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显像(SPECT·rCBF显示,右侧大脑半球皮质[两侧脑血流比值(R/L)=0·88]及基底核区(R/L=0·69)脑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