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880篇
  免费   6535篇
  国内免费   4610篇
耳鼻咽喉   994篇
儿科学   771篇
妇产科学   1838篇
基础医学   6979篇
口腔科学   1716篇
临床医学   24593篇
内科学   10120篇
皮肤病学   536篇
神经病学   3462篇
特种医学   77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0篇
外科学   27890篇
综合类   55598篇
预防医学   14061篇
眼科学   1796篇
药学   22912篇
  265篇
中国医学   13293篇
肿瘤学   3294篇
  2024年   887篇
  2023年   2983篇
  2022年   2743篇
  2021年   3659篇
  2020年   3832篇
  2019年   3910篇
  2018年   1866篇
  2017年   3512篇
  2016年   4208篇
  2015年   4834篇
  2014年   8935篇
  2013年   9202篇
  2012年   11750篇
  2011年   12524篇
  2010年   11837篇
  2009年   11541篇
  2008年   13973篇
  2007年   12331篇
  2006年   10982篇
  2005年   11639篇
  2004年   9028篇
  2003年   8253篇
  2002年   6606篇
  2001年   5771篇
  2000年   4382篇
  1999年   3232篇
  1998年   2706篇
  1997年   2376篇
  1996年   2071篇
  1995年   1703篇
  1994年   1240篇
  1993年   748篇
  1992年   580篇
  1991年   605篇
  1990年   492篇
  1989年   555篇
  1988年   161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耳内镜视频应用于中耳检查的优越性及耳内镜视频下进行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79例(103患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度11.0mm,直径2.7mm的耳内窥镜(包括0度、30度和70度三种视角,浙江桐庐)及内窥镜电视监视系统(美国Stryker)对比两组患者中耳结构;在耳内镜视频下对观察组患者行鼓室成形术,术后根据患者主诉症状改善情况、耳部常规检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声阻抗检查结果观察患者鼓膜生长情况、听力改变、耳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采用耳内镜对中耳进行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鼓室黏膜,听骨链,咽鼓管鼓室口及后、下鼓室等隐蔽部位。术前患者气导平均听阈为(38.6±9.1)d B,术后为(22.5±4.3)d 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00)。术前患者气骨导差为(27.4±6.5)d B,术后为(12.9±3.1)d 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0)。结论:耳内镜视频具有广视野、多视角等优点,能够对咽鼓管鼓室口、后鼓室及听骨链周围等部位进行很好的观察,在其下行鼓室成形术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例颅脑外伤术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结果本例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及降钙素原检测脑脊液辅助诊断;抗生素使用方案为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以及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2周后患者颅内感染好转,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对于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静脉用药,联合腰大池引流庆大霉素冲洗和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3.
74.
75.
肝内胆管癌(ICC)可切除率低,进展期ICC的治疗有效率不高,预后很差。转化治疗在多种晚期肿瘤中有一定的疗效,是目前晚期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随着对ICC基因组的深入了解和新的治疗药物的开发及组合,基于系统化疗的联合治疗策略,精准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使得部分进展期ICC病人能降期转化手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3~68岁,中位数45岁。C3~C5狭窄16例,C3~C6狭窄9例。发育型狭窄18例,退行性狭窄7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测定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评价颈髓功能,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整体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均增大(5.25°±3.05°,8.02°±3.13°,t=3.169,P=0.003;38.48°±13.60°,56.12°±12.90°,t=4.705,P=0.000),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减小[(7.69±0.53)分,(3.14±0.21)分,t=39.906,P=0.000;(21.75±5.48)分,(10.13±2.12)分,t=9.888,P=0.000]。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1.51)分,(14.75±3.32)分,(16.53±3.52)分,(16.78±3.66)分,F=41.001,P=0.00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时,按照Odom评级标准评定,优12例、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背部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髓功能,总体疗效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湖北省贫困山区60~69岁高血压患病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0~69岁老年人804人,进行人口学特征和体力活动资料调查和体质测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外观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修改后的结构方程中潜在变量对高血压患病率影响大小依次为社会特征、人口学特征、体质和身体活动,外观变量中退休前职业、教育程度、城乡、体重指数、腰臀比的系数较高。结论影响湖北省贫困山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特征,其次是人口学特征、体质特征和身体活动,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乡村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城镇人口,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锁定螺钉和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锁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锁定螺钉固定组(A组,41例)和解剖钢板固定组(B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9(10. 7±2. 1)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A组均优于B组(P 0. 05)。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锁定螺钉与解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均满意,临床可结合骨折部位及骨折粉碎程度选择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益气小复方在乳腺癌他莫昔芬(TAM)耐药中的作用及对胞内磷脂酞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TAM)模型,细胞形态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MTT法测定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B)测定细胞bax、bak、Bcl-2、PI3K、AKT、p-AKT、P-gp、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CF-7细胞相比,MCF-7/TAM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变大,触角延伸,细胞呈簇状生长,同浓度TAM处理后,MCF-7/TAM细胞抑制率明显降低,IC_(50)值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研究益气小复方对MCF-7/TAM细胞增殖抑制发现,与MCF-7细胞相比,同浓度益气小复方处理后,MCF-7/TAM细胞细胞抑制率、IC_(50)值无差异(P0.05);选取40mg/ml、80mg/ml、160mg/ml进行后续实验,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处理MCF-7/TAM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MCF-7细胞组相比,MCF-7/TAM细胞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降低(P0.05);与MCF-7/TAM细胞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益气小复方组PI3K、P-gp、Bcl-2蛋白表达水平、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bax、bak显著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益气小复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逆转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