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6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398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69篇
口腔科学   361篇
临床医学   2549篇
内科学   63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75篇
特种医学   8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569篇
综合类   4885篇
预防医学   626篇
眼科学   482篇
药学   1661篇
  62篇
中国医学   805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931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1089篇
  2011年   1351篇
  2010年   1141篇
  2009年   1092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958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772篇
  2004年   644篇
  2003年   564篇
  2002年   433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型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2.
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骨的11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于PCL股骨附着点解剖中心的稍前方钻取股骨隧道,屈膝70°,拉紧并固定移植物。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PCL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3岁;右膝9例,左膝3例。移植物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一端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的5例。将肌腱编织分为两束。于股骨侧钻取双隧道。两束分别于屈膝70°和0°时拉紧并固定。结果采用前外束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前外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4±3.7)分和(94.3±3.4)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屈膝0°和30°时,前外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9±0.4)mm和(6.2±0.5)mm,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5±0.3)mm和(4.0±0.4)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膝60°和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PCL的方法优于前外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和八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将76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双束重建。一组采用四股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取同侧半腱肌肌腱,做成两个两股肌腱移植物,分别重建前十字韧带前、后束;一组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取同侧半腱肌肌腱做成一个四股肌腱移植物重建前束,取同侧股薄肌肌腱做成另一个四股肌腱移植物重建后束。按照IKDC、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四股肌腱移植物组有33例、八股肌腱移植物组有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6个月。四股肌腱移植物组KT-1000检查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3mm者25例(75.8%,25/33),3~5mm者5例(15.2%,5/33),6~10mm者3例(9.1%,3/33);轴移试验阴性28例(84.8%),阳性5例(15.2%)。八股肌腱移植物组KT-1000检查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3mm者33例(94.3%,33/35),3~5mm者2例(5.7%,2/35);轴移试验阴性34例(97.1%),阳性1例(2.9%)。根据IKDC检查标准,四股肌腱移植物组有29例(87.9%,29/33)、八股肌腱移植物组有34例(97.1%,34/35)为正常或者接近正常,Lysholm评分分别为(90.2±2.9)分和(97.3±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较采用四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能够明显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4.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性疾病,在关节镜应用于临床之前以半月板完全切除术为治疗标准,目前由于关节镜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有了巨大变化,而且疗效确切。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15例16个半月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5.
凌红 《华夏医学》2002,15(2):186-187
目的:探讨后牙残根残冠经过牙髓治疗后作桥基牙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与后牙牙列缺损相邻的临床上建议拔除的后牙残根残冠病例,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作为桥基牙制作桩核金属烤瓷桥修复。结果:修复后3年回访,成功率为94%,失败率为6%,结论: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残根残冠,可作为桥基牙修复后牙牙列缺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总结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 73例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定位定性诊断、手术治疗及随访心理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73例桥小脑角巨大肿瘤 (均≥ 4cm)中 ,神经鞘瘤 50例 (68.4% )、脑膜瘤 1 9例 (2 6 .1 % )、胆脂瘤 4例 (5 .6 % )。 73例均有颅神经损害、小脑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及颅内高压征。 73例中手术全切除 60例 (82 .2 % )、次全切除 1 3例 (1 7.8% )。 56例颅神经损伤中需心理治疗者 40例 (54 .8% ) ,2例死于肺部感染。平均随访 3 - 5年 ,无复发 ,疗效满意。结论 将桥小脑角区巨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 ,可作早期定位、定性诊断 ,并有助于手术设计。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减少并发症 ,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结合伽玛刀以及随访心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7.
李百川  张明 《华夏医学》2003,16(4):597-599
现代的关节镜从膀胱镜演变而来,创伤小,适用广泛。近年膝关节镜技术在半月板病变处理上有逆行全切法等新方法,交叉韧带重建、软骨移植成为研究热点;关节镜技术除应用于肩关节及其它小间隙关节,还开展治疗弹响髓等关节外应用;个性化康复锻炼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8.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CentralPortineMyelinolysis,CPM),临床上甚罕见,最近我科遇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2岁。5天前锄地时突感头痛、头晕、恶心,非喷射性呕吐4次,全身无力,走路不稳。3天前出现缄默不语,四肢不动,不能张口,大小便失禁。病后无发热。4年前开始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查体:Bp18.5/12kPa,面色苍白,上睑浮肿,两肺可闻痰鸣音,心尖部及主动脉瓣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缄默不语,对别人问话能用瞬目表示“是’域“否”。双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两眼内收、外…  相似文献   
119.
我院自 2 0 0 2年 6月以来共对 73例三叉神经血管分离减压、牵拉梳理、部分神经纤维切断手术进行麻醉监测与支持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73例中男 4 5例 ,女 2 8例。年龄 4 5岁~76岁 (发病年龄 4 2岁~ 5 9岁 ) ,平均 5 5岁。以 4 9岁~63岁为最多 ,占 91 %。病程 2年~ 1 3年 ,平均 9年 ,绝大多数患者每日均有频繁的阵发性面部疼痛 ,症状间歇期最长者为 4个月。疼痛部位 :右侧 4 1例 ,左侧 3 2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各种方法治疗无效或复发。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径路 ,在局部麻醉下切皮翻转皮瓣用颅钻开一直…  相似文献   
120.
军事训练致膝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