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3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250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465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2445篇
内科学   60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216篇
特种医学   27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845篇
综合类   5083篇
预防医学   988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1471篇
  30篇
中国医学   391篇
肿瘤学   37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838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74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781篇
  2005年   1119篇
  2004年   913篇
  2003年   1201篇
  2002年   873篇
  2001年   664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央桥脑髓鞘溶解症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央桥脑髓鞘溶解症 (CPM)的MRI表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1 5TMR仪对 2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CPM患者进行T1WI、T2 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 (FLAIR)、DWI和增强扫描MR检查。结果 桥脑中央部、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等部位出现对称性长T1、T2 信号 ,增强MRI无明显强化反应。DWI显示桥脑病变呈明显高信号 ,表观弥散系数 (ADC)值在 10 0× 10 -6mm2 /s~ 30 0× 10 -6mm2 /s之间 ,FLAIR仅显示为略微高信号 ,表明病变伴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水肿 ;同时 ,双侧肝豆状核亦表现出DWI高信号 ,ADC值在 30 0× 10 -6mm2 /s~ 6 0 0× 10 -6mm2 /s之间 ,FLAIR呈不均匀较高信号 ,其中 1例尚出现尾状核头对称性DWI略低信号 ,表明在缓慢的病程进展中同时伴有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等改变。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和CPM具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 ,DWI对其具有较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2.
原发性胸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动态增强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初步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动态增强MRI表现,以及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动态增强MRI方法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胸椎PNET行3次MR检查并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在信号强度-时间和对比增强率.时间曲线上,2例PNET3次检查均表现为快升慢降型,即肿瘤早期就开始迅速增强,上升峰极陡,60~120s即达到高峰水平,然后保持平坦,3.5min内未见明显下降曲线。结论 动态增强MRI扫描能帮助对PNET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MRI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MRI和超声检查的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评估MRI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为52.5%、特异度为54.2%;MRI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100%;MRI检查既能定性,又能定位,而且此检查无创伤,方便快捷.结论 MRI为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及时、正确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患,男37岁。因右侧背痛1周余,双下肢无力伴尿潴留1d,于2001年11月11日入院,入院前1周因劳累后出现右侧背部持续性疼痛并放射至右侧上肢内侧。X线胸片及胸、腰椎正侧位片均无异常发现,服用止痛剂无效。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入院前1d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入院当日晨起双下肢麻木,不能站立,恶心、呕吐2次且伴尿  相似文献   
85.
心肌缺血的确认和定位是胸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和疗效评价的基本要素。团注对比剂的动态增强MRI检查可显示心肌的首过增强效应,从而可得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生理学方面的信息。该研究是确定首过增强负荷MRI检出无心肌梗死性心肌缺血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6.
87.
患者男,42岁。因枕部肿物进行性增大40余年,头痛6个月、视野改变1个月,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体格检查:枕部触及一6cm×5cm×4cm大小肿物,头皮表面无红肿、压痛,基底固定,质中,双颞侧偏盲,右侧尤甚。头部CT检查显示左枕类圆形低密度影,后枕部颅骨破坏,颅骨内外板间软组织密度影  相似文献   
88.
89.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胃癌组织切片进行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和扫描所获参数 (最大强化率 ,CERmax)与MVD、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例胃癌组织的MVD平均值为(4 2 95± 14 79)个 /视野 ,范围为 13 0 0~ 6 8 2 5个 /视野。VEGF低表达 30 % (9/ 30 ) ,高表达 70 % (2 1/30 )。MVD和VEGF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浆膜层受侵无关 (P >0 0 5 )。MVD与胃癌TNM各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TNM分期中Ⅰ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高表达者MVD值 [(4 7 30± 14 16 )个 /视野 ]与VEGF低表达者MVD值 [(32 81± 11 2 5 )个 /视野 ]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2 716 ,P =0 0 11)。CERmax与MVD呈正相关 (r=0 5 5 6 ,P =0 0 0 14 )。微血管的分布及形态与胃癌动态增强表现的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类型存在一致性。CERmax与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t=- 0 84 7,P =0 4 0 4 )。结论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反映了胃癌微血管的分布和形态。动态增强MRI可  相似文献   
90.
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UID INVERSION RECOVERY简称FLAIR),这种重T2W反转恢复技术使脑脊液这样的液体无信号,这样在黑色脑脊液和低信号强度的脑白质的对比下,脑室周围脑白质的微细病变显得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