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郜枫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4):1935-1936,1940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HD)加血液灌流(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HD+HP组和HD组,各34例治疗1年。分别于疗程前后检测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电解质、血压并进行皮肤瘙痒、睡眠状况的评估。结果采用HD+HP治疗后的患者睡眠、皮肤瘙痒、高血压等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HP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改善皮肤瘙痒等中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2.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致骨折粉碎,波及关节面,对中远期疗效影响最大的是桡骨短缩问题.为恢复桡骨长度,作者自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本院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SD)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5月共118例中老年ASD,男28例,女90例,年龄40~79岁,平均(52.7±9.2)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D继发孔型,TTE测不同切面ASD的最大直径6~38 mm,平均(23±4)mm.根据ASD边缘情况,分为中央型(42例)及边缘不足型(76例),边缘不足型分为前缘(主动脉缘)不足型(65例)、后缘(主动脉对侧缘)不足型(2例)、房顶缘不足型(4例)、二尖瓣缘不足型(5例).其中单孔ASD 114例,多孔ASD 4例.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手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分别行心电图、X线胸片、TTE随访,以上病例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结果 118例均1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所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0~42 mm,平均(27.2±7.1)mm.术中、术后无重要并发症.随访X线胸片显示肺血较术前减少,心胸比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个月和3个月(全组11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内径(RAD)及右室内径(RVD)、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全组118例)、术后1年(101例)、术后2年(67例)、术后3年(36例)、术后4年(14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右房及右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缩小(P<0.01).所有患者中远期随访均健康生存,无封堵器介入治疗相关远期严重并发症,无因ASD而再次接受治疗者.结论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中老年ASD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且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中远期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4.
靳玉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79-148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中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入院接受康复治疗的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制定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计划实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对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进行评定,采用SF-36简易评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Fugl-Meyer评分两组分别为(67.55±19.21)、(52.14±20.33),(89.65±7.12)、(68.48±15.11),(91.13±6.56)、(74.56±19.33)。治疗组康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中远期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中远期生存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远期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4/120)、29.17%(35/120);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感染均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并进行干预,以便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6.
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的肾动脉狭窄多数是无症状的,即患者并非因为肾动脉狭窄导致的临床表现而就诊。介入医师对肾动脉狭窄≥70%的病变往往予以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而较少关注置入术对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的长期影响。本研究回顾分析2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无症状肾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中远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2年8月~200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加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发现至少一侧肾动脉狭窄程度≥70%者符合入选标准,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59~84(72.8±6.7)岁。合并高血压19例,病程4~38年,术前平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使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使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患者54例(大隐静脉桥组);使用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搭桥的患者21例(乳内动脉桥组)。于2013年11月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近期心绞痛复发率、近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等。结果乳内动脉桥组患者总生存率稍高于大隐静脉桥组(100.0%vs.83.3%),但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部分患者复查CTA结果显示大隐静脉桥组患者(n=39)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发生明显栓塞,而乳内动脉桥患者(n=18)的桥血管和心中静脉均有明显显影,保持通畅(P0.001)。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搭桥术过程中,与大隐静脉桥相比,使用乳内动脉桥可以明显提高中远期桥血管和心中静脉的通畅率,是治疗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8.
《实用骨科杂志》2013,(7):632-632
由我国著名人工关节专家毛宾尧、庞清江、吕厚山、戴魁戎等编写的《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修订版)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人工髋关节的新成果、新认识、新疗效和新取向。全书分四篇三十一章,第一篇系统阐述了世界人工髋关节的发展史和我国这方面的发展现状,借助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和关节镜,对人工关节的材料学和定制假体、假体界面磨损与松动、髋关节功能评价和临床选择假体的原则等均有详尽介绍;第二篇主要涉及各种特殊病种情况下的手术操作技术和注意要点,使读者可以依图索骥,踏入规范临床操作,必能使中远期疗效提高;第三篇介绍并发症及防治;第四篇人工髋关节的翻修技术和感染后翻修方法等。  相似文献   
69.
背景:多孔钽金属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为行保留股骨头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对于该术式的早期疗效比较肯定,尚缺乏中远期的随访。目的:探讨应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运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5例80髋,评估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8个月。股骨头生存率可达90%,其中SteinbergⅠ期生存率100%,Ⅱ期生存率95%,ⅢA期生存率73%。8例术后6-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余各髋未见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其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0.
中壮年患者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腰椎间盘病变,有些患者病程迁延多年,反复发作,有些患者因抗拒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微创介入消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治疗选择。2005年以来,我院对783例因椎间盘病变所致的腰腿痛患者利用多种微创消融方法及叠加治疗,并对其中、远期疗效和转归进行随访、统计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3例,男476例,女307例,年龄19-77岁,平均43.6岁,病程2月-8.5年,平均1.5年。按照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其中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单纯性腰痛4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