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10例,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糖尿病足3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3例。患肢12条中左5条,右7条。均予G-CSF 300μg/d皮下注射,连用4~6天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配成干细胞悬液。部分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其余干细胞悬液经球囊导管技术灌注至患肢末梢动脉内。结果:患肢疼痛和冷感觉改善率为100%。间歇性跛行3例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移植后1个月,5例7条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示均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3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无论在国外和国内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发病均逐年上升.血管外科的诊治技术发展迅猛,日益更新,使得周围动脉硬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丽菲  夏宁  梁瑜祯 《医学综述》2006,12(9):544-546
干细胞具有多重分化活性及高度自我更新潜能。在特定微环境下,能定向分化为具有成血管活性的内皮细胞,在治疗没有流出道的下肢缺血性疾病中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34.
介入治疗穿刺点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患者穿刺点的局部护理,以减少穿刺点局部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35例患者穿刺点的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2035名患者中,穿刺点处发生假性动脉瘤5例,血肿93例,下肢供血不足22例,发现后及时处理,无一例患者出现下肢缺血坏死及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穿刺点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明显减少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糖尿病足临床表现(1)症状:间歇性跛行:为下肢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麻木,重者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症状缓解。休息痛:是病变中期表现,多局限于足趾原端或趾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重,下肢垂下可缓解。③肢端溃疡坏疽:有3型:a.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糜烂,形成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骨质,形成脓腔,分泌物较多。b.干性坏疽:局部皮肤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燥变黑。c.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缺血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湿性坏疽。(2)体征:小动脉阻塞,微循环…  相似文献   
36.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热点,它能够促进缺血下肢的新血管生成,适用于内科疗效不佳、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而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及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这种方法临床操作简单,虽然存在移植安全性、远期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等问题,但其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且发展空间广阔。本文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术后护理,结合各项指标的监测,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射频热凝术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趾脉搏波幅、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并及时施以相应措施和健康宣教.结果 40例患者无1例出现内脏损伤,患趾脉搏波幅较术前升高(6.0±0.2)mm,患肢足背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0±0.2)℃;术后溃疡病灶好转占40%,痊愈占15%.结论 通过对患肢血氧饱和度、趾脉搏波幅及疼痛的评分,患肢足背皮肤温度的监测,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积极处理溃疡病灶.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全面康复. 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趾脉搏波幅、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并及时施以相应措施和健康宣教.结果 40例患者无1例出现内脏损伤,患趾脉搏波幅较术前升高(6.0±0.2)mm,患肢足背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0±0.2)℃;术后溃疡病灶好转占40%,痊愈占15%.结论 通过对惠肢血氧饱和度、趾脉搏波幅及疼痛的评分,患肢足背皮肤温 的监测,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依据;积极处理溃疡病灶.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全面康复. 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  相似文献   
38.
杨学全  杨俊霞 《西部医学》2008,20(3):574-575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石炭酸灭活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止痛及改善血循环的效果。方法采用DSA腰椎定位监视下以7号穿刺针于2、3、4腰椎椎体前后1/2交界处表面分别注入5%石炭酸3毫升。结果2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采用腰交感神经灭活术治疗后显效10例,改善8例,止痛效果明显。结论对于下肢缺血性疾病,尤其是没有流出道可供血管重建者或雷诺氏病,均可实施化学性腰交感神经灭活术。优点在于止痛及改善血循环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手术治疗了23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通过刺激胫骨骨髓再生新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网改善缺血区供血。结果 23例中21例获得满意疗效,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缺血加重截肢,总有效率95%。结论 胫骨迁移血管再生手术可以有效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损毁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术后护理,结合各项指标的监测,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0例RFA腰交感神经节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患肢趾尖血氧饱和度(SpO2)、趾脉搏波幅、足背皮肤温度等指标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健康宣教.结果 4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内脏损伤,患趾脉搏波幅较术前升高(6.0±0.2)mm,患肢足背皮温较术前升高(1.2±0.2)℃,术后溃疡病灶好转率占40%,痊愈率占15%.结论 通过对患肢血氧饱和度、足趾脉搏波幅及疼痛的评分,足背皮肤温度的监控,为术后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积极处理溃疡病灶,适时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达到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