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6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308篇
耳鼻咽喉   536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1977篇
内科学   48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757篇
特种医学   2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460篇
综合类   3752篇
预防医学   1254篇
眼科学   384篇
药学   1182篇
  3篇
中国医学   381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895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899篇
  2005年   938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779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27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480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56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 1994~ 2 0 0 1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 ,随访观察 3~ 12个月。结果 :入选的 2 1例患者中 ,男 16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1.8岁 ,均为Ⅱ型糖尿病 ,1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 ,仅 4例累及缩瞳纤维 ,预后均较好。结论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可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表现 ,较少累及副交感纤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AFP)在我市的发病状况。方法:对96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人采集48h内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并进行个案调查与随访。结果:96例中,7例分布于城镇,89例分布于农村;格林-巴利综合征55例(57.3%)-横断性脊髓炎16例(16.6%)、神经炎11例(11.5%)、重症肌无力12例(12.5%)、与疫苗相关的脊髓灰质炎AFP病例(VAPP)2例(2.08%)。结论:防疫部门与各级医院加强合作和直接管理能及时了解发病状况。市髓灰质炎减毒疫苗(OPV)免疫工作尚存不足,宣讲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3.
患者,男,36岁,因突然声音嘶哑.轻微吞咽困难1天.于1999年8月2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发病前1周曾有鼻塞、流涕.发病前1天曾有右中上腹痛及恶心.呕吐,就诊时已基本缓解。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感视物模糊,咽粘膜无充血,软腭对称,但上举受限;咽反射不敏感。双侧声带光滑,运动差,闭合留隙,其他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病毒感染性咽、喉麻痹。因无明显呼吸困难,未住院治疗。次日患者再次右中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声嘶略加重,饮水呛咳,以急性胆囊  相似文献   
84.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四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6h”于2005年6月10日来诊。患者就诊前8h因牙痛在当地卫生院应用青霉素钠640万u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2h后患者出现四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起病后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否认有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等病史,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近3年有类似发作史多次,发作前均有应用青霉素钠治疗史。  相似文献   
85.
分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从1978年以来,笔者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11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14例患者,男63例,女51例;年龄12~85岁,以20~50岁为多;病程2月以内者87例,2~6月27例。本组均为单侧面肌瘫痪,其中右侧68例,左侧46例;均有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人中歪斜,口角漏水,口腔藏饭等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87.
特发先天性双侧声带麻痹 (BVCP)是神经或神经肌肉组织的病变 ,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 ,也可以是多系统异常的一个症状。BVCP散发 ,罕见 ,有家族倾向。该作者回顾 1991年 1月~ 1999年 4月间 4例BVCP伴其它先天性疾病的患儿 ,描述其染色体异常及诊疗情况。4例 BVCP患儿无出生时损伤、窒息史 ,CT或MRI显示无神经系统异常及喉结构性疾病。 3例症状为喘鸣 ,均为喉外展肌麻痹 ,其中 1例行气管切开术 ,联合的疾病分别为发育迟缓 ,发育迟缓和膀胱肾畸形典型 2 1三体综合症。染色体畸形分别为 14、18重排、部分缺失、旁中心置换 :4 6 ,X…  相似文献   
88.
姜成才 《新中医》1989,21(7):24-25
对子病程较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均认为疗效欠佳。魏凤坡氏2012例统计表明,病程1~3个月的痊愈率仅为3~14.4%。笔者子1975年起,以顺风匀气散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将其中资料完备的100例总结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系门诊病人,男59例,女41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针刺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取穴及局部三线取穴针刺法治疗,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变化,以及面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针刺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得气率治疗组为90.0%,针刺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得气率明显优于针刺组。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2组面神经传导波幅均扩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循经与局部三线取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颇为有效,较传统针刺法有恢复快、疗效确切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Tolosa-Hunt综合征又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症,是一种以眼病为主合并Ⅱ、Ⅲ、Ⅳ、Ⅴ、Ⅵ颅神经损害的症候群.本科近期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