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98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Coal as fossil fuel mainly contains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nuclides from the uranium and thorium series and 40K. Use of coal, primarily in industry, as a result has dispersion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from coal in and through air and wate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natural radionuclides in coal samples from open pit mines “Kolubara” and to evaluate its effect on population heal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values were below the limits recommended in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相似文献   
32.
Increment of technical knowledge has remarkably uplifted logical thinking among scientific communities to shape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into near product-oriented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nanotechnology has overwhelmed almost all forms of lives and has traded its applications in myriad fields. Despite rapid expansion of nanotechnology, sustainable competitions still do exist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n current scenario, agriculture is a manifestation demand to provide adequate nutrition for relentless growing global popul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nearly one-third of the global crop production is destroyed annually. The loss owes to various stresses such as pest infestation, microbial pathogens, weeds, natural calamities, lack of soil fertility and much mor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various technological strategies are implemented but a majority of these have their own repercussions. Hence there is a scrawling progress on the evaluation of nanoparticles into agriculture sector which can reform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ystem. Applications of these nanomaterials can add tremendous value in the current scenario of a global food scarcity. Nanotechnology can address the adverse effects posed by the abundant use of chemical agrochemicals which are reported to cause biomagnification in an ecosystem. Based on these facts and consideration, present review envisages on nanoparticles as nanoherbicides, nanopesticides, onsite detection agro-pathogens and nanoparticles in post harvest management. The review also elucidates on the importance of nanoparticles in soil fertility,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improving crop yield. With scanty reports available on nan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system, present review attributes toward developing nanoagroparticles as the future prospect which can give new facelift for existing agriculture system.  相似文献   
33.
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构建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60Co-射线局部照射Wistar大鼠,照射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全长食管组织作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Van Gieson染色,与空白组对照,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43Gy^60Co照射后7、14、21和28d大鼠全长食管的病理变化。观察43Gy^60Co照射组放射性射线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1周内每日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剂量^60 Co-射线对食管局部照射后,从22Gy开始,Wistar大鼠可出现放射性食管炎(16.67%),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呈增加趋势。当照射剂量达43Gy时,照射组大鼠全部出现放射性食管炎病理改变,P〈O.001。大鼠经43Gy射线局部照射后1、2周食管组织变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时,实验动物饮食量和饮水量达到最低点。结论:Wistar大鼠经43Gy^60 Co-射线局部照射后第7天,放射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某污灌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小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以某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地下水灌溉农田的土壤为对照,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选择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二甲亚砜)、对照区低剂量组、对照区高剂量组、污灌区低剂量组、污灌区高剂量组。高、低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25、5g土壤干重/(kg·d)。采用灌胃法染毒,每日1次,连续染毒2周。采用试剂盒进行小鼠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污灌区土壤样品中检测出菲、芘、联苯、芴、萘、2-甲基萘、2,3,6-三甲基色氨酸萘、蒽、2-甲基蒽、1,4-二甲基蒽、荧蒽、4-甲基芘、硫芴、4-甲基氧芴、氧芴、丁基-羟基甲苯、十二烷、新戊基环己烷、3-甲基庚烷、1,2-二甲基环己胺、巴比妥,含量分别为14.3、2.1、1.3、1.1、0.8、1.3、0.4、2.9、7.2、2.3、9.1、0.2、0.4、1.4、1.7、0.37、0.9、0.11、0.02、0.02、0.13mg/kg。对照区土壤样品中检测出3-甲基庚烷、2-甲基庚烷、1,2-二甲基环己胺,含量均为0.01mg/kg。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对照区高剂量组的T-SOD活力和GSH-Px活力降低,污灌区各组的T-SOD活力、GSH-Px活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灌区高剂量组T-SOD活力低于对照区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MDA含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污灌区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可对小鼠体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广西伽玛刀配置、放射治疗的性能质量和放射防护效果。方法:对伽玛刀的配置进行现场调查记录;采用电离室法、胶片法和γ外照射测定法对性能质量和放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依据有关国家和企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广西装备的伽玛刀共有3台,全部为国产设备,其中体部伽玛刀1台,头部伽玛刀2台;性能除1台头部伽玛刀的焦点剂量率偏低不合格外,其余性能检测项目均合格;放射防护检测项目均合格;结论:广西伽玛刀的配置已满足需求,应严格实行配置管理的规定;1台头部伽玛刀须更换放射源,2台伽玛刀各项指标符合相关的标准,可以用于放射治疗工作;伽玛刀周围的辐射剂量较高,从事放射治疗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远离和减少接触时间,以确保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有关医疗机构应及时申请办理配置许可,制定治疗规范,提高治疗质量,控制扩大适应范围治疗;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和实行国家规定的年度性能质量及放射防护效果检测,确保伽玛刀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测量葛根及其种植土壤中钼含量的方法.方法 于2005年11月,在江西省上饶横峰葛基地种植区采集葛根及其所在地区的土壤,采用微波消解单扫描极谱法测定葛根及其种植土壤中钼元素的含量,并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方法钼的一阶导数电流与钼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04 1 000x;线性范围为0.010-1.0μg/ml,r=0.999 0,其检出限为6.0x10-3μg/ml.加标回收率为98.0%-106.0%,RSD为2.2%-4.8%.该法与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测量土壤及葛根钼含量,具有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简便快速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矿化垃圾的重金属淋溶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矿化垃圾以及矿化垃圾与污泥混合物在淋溶条件下重金属的淋失情况,并利用污染综合指数法分析矿化垃圾中重金属迁移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溶的不同阶段对地下水易造成污染的金属元素有所不同,需要分阶段进行监控.淋溶初期需监测[As]、[Cr]、[Co]、[Cu]和[Mn];淋溶中期需监测[Ni]和[Pb];淋溶末期需对[Fe]进行监测.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矿化垃圾以及矿化垃圾与污泥混合土壤的淋溶液对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的最关键因子为Mn,其次是Fe.  相似文献   
38.
苏州工业园区土壤与蔬菜中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苏州市常见的12种蔬菜及土壤,并按照国家标准对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蔬菜重金属尚未受到相应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污染,只有少数蔬菜受到了Zn、Pb的污染。  相似文献   
39.
砷污染区植物种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砷污染区植物种植的筛选.方法于1996-1997年,采集某砷污染区土壤及其种植的玉米、水稻、花生等22种可食植物的新鲜样品测定总砷以及As(Ⅲ)、As(Ⅴ)、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的含量.结果按测定的土壤的总砷含量排序,由高至低分成A、B、C、D 4个含量范围区,A区为1 301~1 077μg/g,B区为727~504μg/g,C区为127~94μg/g,D区64~28μg/g.同种植物所在的土壤砷含量越高,植物含砷量也越高.同一砷含量区,不同植物品种对砷的富集程度差异很大.植物的不同部位含砷量差异很大,其砷分布一般是根>叶>茎>果.果实的砷含量未超过GB4810-1994<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0.5μg/g).不同作物中As(Ⅲ)所占4种砷的主要化学形态的构成比顺位是,A区:黄豆>玉米>红薯,B区:大米>玉米>红薯>花生.结论在该砷污染区种植果树类植物是相对较安全的,在种植品种选择上除考虑物种对总砷的富集外,还应考虑可食部分As(Ⅲ)的含量构成比.  相似文献   
40.
土壤氡与室内氡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土壤氡对底层房间的贡献.方法采用ERS1000和RAD7环境测氡仪测量土壤氡及析出率,根据析出率与室内氡关系公式计算了室内氡浓度的变化范围,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调查区域土壤氡浓度为(18 000±3 100)Bq·m-3;氡析出率为(8.15±5.55)Bq·m-2·s-1;混凝土地面的氡析出率为(0.72±0.19)Bq·m-2·s-1,普通混凝土结构房屋中氡浓度理论计算范围为11.5~42.4Bq·m-3.实际测量结果(18.9~40.6)Bq·m-3,预测值与实测结果一致.结论在土壤氡浓度低于20000Bq·m-3地区,采用传统建筑方式,不会引起室内氡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