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7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儿科学   205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1214篇
口腔科学   141篇
临床医学   1013篇
内科学   1196篇
皮肤病学   155篇
神经病学   462篇
特种医学   895篇
外科学   1080篇
综合类   1500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377篇
  2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66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5年   237篇
  1984年   229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181篇
  1981年   102篇
  1980年   89篇
  1979年   85篇
  1978年   73篇
  1977年   53篇
  1976年   44篇
  1975年   55篇
  1974年   40篇
  1973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文报告了暗纹节菱孢[Arthinium phaeospemum(Corda)Ellis]所致皮肤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HE、PAS、镀银染色(Szatri)法及铅铀染色,对皮损的组织病理改变,进行了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光镜下发现暗纹节菱孢引起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广泛性病理浸润,由多种细胞构成的肉芽肿,尤其对皮肤附属器严重破坏。在病理浸润中可见球形、卵圆形、菱形及晶体形,玫瑰红色、棕色及褐色孢子。透射电镜下见真皮成纤维细胞胞浆内吞噬多数界线清楚的圆形小体,空泡内也有相同的小体,胞浆空泡甚多,胞核完整。同时见到破坏的溶酶体。病理浸润内形态各异的孢子及不同颜色,是孢子生长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镜和病理学诊断在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1—200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学研究所临床已确诊的23例急性肠道GVHD患者的内镜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黏膜大致正常、血管纹理模糊或消失、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和脆性增加,重者出现糜烂、溃疡,甚至黏膜脱落或出血;病理学表现提示:隐窝上皮细胞凋亡、缺失,隐窝结构破坏,上皮和黏膜固有层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内镜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用于急性肠道GVHD的诊断,尤其是内镜在急性肠道GVHD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病理学检查最终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体外建立抗原—抗体—补体反应体系的试验方法,通过测定该反应体系的血小板~(51)Cr 释放量来进一步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患儿血小板的破坏机制。结果45例ITP 惠儿其血小板~(51)Cr 释放量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增高(P<0.01),急慢性之问无显著差异性。45例患儿中有31例血小板~(51)Cr释放量高出正常值上限。同时观察ITP 患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发现血小板表面有圆钝伪足形成,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脱颗粒和空泡性变。正常儿血清对血小板超微形态和结构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ITP 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能介导血管内血小板的溶解与破坏,其既影响血小板数量,又改变血小板的结构,二者都是导致该病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2 7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结果 :患者以中年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显示 2 6例为B细胞淋巴瘤 ,绝大多数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为T细胞淋巴瘤。 81.3%B细胞淋巴瘤bcl 2呈阳性表达。术后行放、化疗者生存期优于单纯手术者。 结论 :PCNSML临床早期诊断困难 ,治疗方案应采取以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CRC)的影像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CCRC的资料,其中10例经CT检查,包括平扫、皮质期和髓质期动态增强扫描(1例无皮质期扫描)。2例经MR检查,包括平扫T1WI、T2WI及皮质期和髓质期动态增强T1WI。结果病灶位于左肾4例,右肾8例,最大径24.0~125.0mm,平均56.7mm。10例CT检查中,6例在平扫上密度均匀一致,5例增强后扫描强化均匀一致,与病理上该肿瘤较少发生坏死、囊变、出血对应。皮质期,9个病灶的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低于皮质,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髓质期,10个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髓质。2个体积较大的病灶内见中央星状瘢痕。4个病灶周围见假包膜。MR检查的2例相对于髓质,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病灶的强化方式与CT相似。结论CCRC在CT及MRI上的均质性特点、独特的强化方式及T1WI上呈相对于髓质的明显低信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肿物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儿童颅骨肿物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切除手术15例,近全切除手术6例,部分切除手术3例,1例行活检手术。随访20例患儿,85%的患儿手术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例生活需要照顾,随访期间死亡的患儿1例。结论 儿童颅骨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有别于成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发展,延长患儿的生存期以及美容等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报告6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均为左侧发病,术前均诊断为左侧附睾和睾丸炎,并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拟行患侧附睾切除加鞘膜翻转术.术中发现左睾丸质硬有肿物并侵及附睾,遂行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侵及睾丸和附睾;6例术后均获随访.结论:睾丸网腺癌在临床表现独特,根治性睾丸切除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效果满意,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 对54例IgA肾病儿童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起病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尿检异常组和有症状肾炎组。组织病理学分级参照Lee氏和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法。 结果 无症状尿检异常组18例,有症状肾炎组36例。有症状肾炎组尿蛋白量(24 h)明显高于无症状尿检异常组[(2.3±2.2) g比(0.4±0.3) g,P < 0.05]。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儿童表现为镜下血尿者,87%有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患儿病理表现以Lee 氏Ⅰ~Ⅱ级为主,2例表现为Lee氏Ⅳ~Ⅴ级和 5例发生Katafuchi 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有症状肾炎组Lee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者病理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组患儿平均随访(26.9±8.8)月后,1例病理为Lee 氏Ⅴ级患儿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其余患儿Scr均无升高1倍以上。 结论 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IgA肾病虽临床症状轻微,但可出现病理损害严重的病例,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并评价预后。方法对1996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0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GIST病例中,73例(68.2%)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系膜、网膜及后腹膜间质瘤;肿瘤直径0.7~20cm。CD117和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3.2%。10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脏器切除14例次。总随访率83.2%,平均随访24.5个月。14例(13.1%)发现复发或转移,其中4例为GIST中度恶性风险者。10例为高度恶性风险者;死亡4例。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Graves病栓塞后的甲状腺组织动态病理变化。方法15例甲状腺动脉150 mm聚乙烯醇(PVA)微粒及平阳霉素栓塞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于术前、术后7天、3个月、6个月、1年、3年分别行甲状腺穿刺活检,共行44次穿刺活检,其中动脉栓塞术前15例、栓塞术后7天2例、3个月3例、6个月6例、1年5例次、3年13例次。结果栓塞后7天主要表现为凝固性坏死;栓塞后3-6个月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和淋巴细胞浸润,滤泡灶性坏死为主;栓塞后1-3年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和滤泡萎缩,部分散在增生滤泡被纤维间质分隔包裹,难以形成腺小叶结构,滤泡周围血管网减少。结论经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Graves病,甲状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在栓塞后近期内主要表现为急性缺血坏死,然后表现为持续的慢性炎性破坏、滤泡萎缩、部分滤泡增生被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裹的变化过程。提示微循环栓塞能肯定地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Graves病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