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80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科学   178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超声引导微波热凝固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联合微波热凝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肝癌患者 ,14例为原发性肝癌 ,4例为转移癌。共 2 8个结节 ,肝动脉栓塞化疗后 1~ 2d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治疗。结果  19个直径 <5cm的结节完全性坏死 ,9个直径≥ 5cm的结节中 5个完全坏死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动脉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热凝固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对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入组41例宫颈癌患者,肿瘤分期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16例,Ⅳ期患者14例,均进行介入栓塞化疗及调强放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近期有效率、获益率及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情况。结果各肿瘤分期患者总有效率为46.3%,获益率为85.4%,各期肿瘤大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缩小(P0.05)。结论介入栓塞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是晚期宫颈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3.
AIM: To assess whether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bination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nd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PEI) in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superior to TACE alon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performed.METHODS: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n longterm survival rates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was evaluated in 52 previously untreated HCCs, randomly allocated to TACE-PEI (27 pts) or TACE alone (25 pts).RESULTS: Th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of the TACE group was 75.8% at 6 mo, 62.9% at 12 mo, and 18.0% at 24 mo and of the TACE-PEI group 76.9%, 61.5%, and 38.7%,respectively. Comparison of overall survival in both group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the patients with HCCs Okuda stage I (n = 26), the median survival of the TACE-PE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24 mo, median not yet reached in the study period)compared to the TACE group (18.4 mo [range 11.6-21.7 mo];P = 0.04). TACE-PEI reduced the relative risk for mortality to 0.4 (95%CI 0.15-0.96) compared to patients who received TACE alone. Median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CCs Okuda stage Ⅱ or Ⅲ was 5.0 mo in the TACE group (1.7mo-not defined) compared to 10.4 mo in the TACE-PEI group.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TACE-PEI improved survival time compared to TACE alone. Our study reveal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d survival in HCCs Okuda stage I. Side effects were minor and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did not prolong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considerably.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患者,对其TACE后出血改善情况、中远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72.74±18.20)mmHg上升至(92.40±17.8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术后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71.43%(15/21)、61.90%(13/21)、19.05%(4/21)。结论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有效方法,患者预后受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范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患者男,44岁,主因"肝内占位性病变"就诊。2008年4月CT:肝S7段约1.3cm多血供结节;2009年1月复查CT见病灶增大至2.9cm;MRI结果与CT相符。患者7年前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随后接受青霉胺治疗和低铜饮食。既往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药物中毒史,不嗜酒。父母为近亲结婚,姐姐曾患肝豆状核变性并死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右膈下动脉(RIPA)参与供血的肝细胞癌(HCC)的影像学表现及RIPA的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于初次TACE治疗时行RIPA造影的HCC患者的MDCT及DSA资料,分析RIPA参与供血的HCC的生长特点及RIPA的解剖结构。结果 106例中46例发现RIPA参与HCC供血,肿瘤位于肝脏第Ⅳ~Ⅷ段;其中45例HCC呈外生型生长,28例为巨块型,肝动脉均处于开放状态。22例RIPA起源于腹主动脉(22/46,47.83%),8例起源于腹腔干动脉(8/46,17.39%),10例起源于右肾动脉(10/46,21.74%),3例起源于肝固有动脉(3/46,6.52%),3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46,6.52%)。结论对位于肝脏裸区或接近右侧横膈的肝段呈外生型、巨块状生长的HCC,初次TACE治疗时应行RIPA造影,以明确其是否参与肿瘤供血。  相似文献   
107.
陈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91-4293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资料,均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蝶呤(MTX),并使用明胶海绵粉和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 h观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与手术前变化,第7天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结果:20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100%。造影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血β-HCG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术后第7天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出血量少,在10~30 ml之间。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可有效地杀死胚囊,易于切除胚胎组织,防止发生致命性大出血,缩短病程,保全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多次TACE治疗后仍有肿瘤残余的1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监测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肝脏CT表现来评价疗效。结果 RFA治疗后3~6个月,生存率为100%,其中9例患者AFP<400 ng/mL,CT检查无肿瘤复发征象者8例,有肿瘤复发征象者2例。9~12个月复查,8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有肿瘤复发征象的患者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其中6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者7例;1例患者死亡。结论多次TACE联合射频消融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栓塞微球联合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20例,先行灌注艾恒和吡柔比星,然后推注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化剂直至血流中断且肿瘤染色消失;Embosphere微球组21例,灌注同样化疗药并注入少量碘化油+吡柔比星乳化剂后,注入Embosphere微球至靶血管闭塞,肿瘤染色消失。分别对2组患者的栓塞次数,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的改变情况,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微球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微球组总有效率为38.1%,获益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获益率为80.0%。2组患者治疗后AF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微球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微球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要高于单纯碘油组,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mbosphere栓塞微球联合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比单纯碘化油化疗栓塞更加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近期生存率,尤其对巨块型肝癌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0.
经左锁骨下动脉插管在肝癌TAE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插管对某些非正常型血管分布的肝癌患者在TAE技术操作中的意义。方法:105例均为首次经股动脉插管未能超选择插管成功者。其中A组,即腹腔动脉(CA)干长于2.5cm者58例,B组即肝动脉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者40例,C组即开口于CA的肝总动脉已闭塞,由源于SMA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侧支供血者7例。经左锁骨中外1/3交点下2cm处向内上方向约30°角穿刺左锁骨下动脉,用seldinger法把导管顺向引入肝固有动脉或侧支供血动脉,然后再行TAE。结果:由于自上而下插管,易克服长CA或SMA对导管短攀的反向力度,故105例均获超选择成功。结论:A、B二组患者已占全部肝癌患者约40%~50%,熟悉经左锁骨下动脉途径插管对提高超选择技术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