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67篇
  免费   1790篇
  国内免费   678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496篇
口腔科学   62篇
临床医学   2497篇
内科学   2742篇
皮肤病学   281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4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524篇
综合类   6595篇
预防医学   1135篇
眼科学   447篇
药学   7600篇
  123篇
中国医学   1638篇
肿瘤学   1123篇
  2024年   395篇
  2023年   1232篇
  2022年   1019篇
  2021年   1263篇
  2020年   1180篇
  2019年   1283篇
  2018年   612篇
  2017年   1208篇
  2016年   1200篇
  2015年   1303篇
  2014年   1963篇
  2013年   1742篇
  2012年   1842篇
  2011年   1695篇
  2010年   1343篇
  2009年   1140篇
  2008年   979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775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肖亚利  王金艳  孟祥茹  赵敏  吕平  崔涛 《海南医学》2016,(10):1593-159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ACS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各4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h、1 d、7 d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TC、LDL-C、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CI术后4 h及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7 d血清TC水平为(4.36±0.75) mmol/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83±0.87) mmol/L,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0.36) mmol/L,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4 h、1 d及7 d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1 d、7 d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8±3.15) mg/L、(12.28±2.03) mg/L和(9.84±1.50)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40±4.27) mg/L、(13.74±2.25) mg/L和(0.76±1.82) mg/L,且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IL-6水平为(7.60±1.14) n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8.94±1.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降低ASC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2.
侯全基  张倢  谭荣任 《海南医学》2016,(11):1756-1758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23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C分别为(3.94±0.49) mmol/L、(3.16±0.47) mmol/L、(4.04±0.48) mmol/L,TG分别为(1.54±0.39) mmol/L、(1.31±0.37) mmol/L、(1.55±0.40) mmol/L、LDL-C分别为(3.24±0.38) mmol/L、(2.93±0.39) mmol/L、(3.17±0.39) mmol/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TC (5.93±0.54) mmol/L、(5.92±0.53) mmol/L、(5.95±0.52) mmol/L,TG (1.99±0.43)mmol/L、(1.97±0.41) mmol/L、(1.96±0.40) mmol/L,LDL-C (3.98±0.41) mmol/L、(3.95±0.42) mmol/L、(3.97±0.40) m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DL-C分别为(1.78±0.32) mmol/L、(1.75±0.34) mmol/L、(1.68±0.33) mmol/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1.06±0.34) mmol/L、(1.03±0.31) mmol/L、(1.04±0.33) mmol/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观察A、B两组,观察B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观察A组的78.0%(32/41)和对照组的65.8%(2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7.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20 mg/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0 mg/d与辛伐他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联用能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生活能力,安全性好,实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20 mg,qd)和常规治疗(10 mg,qd)对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寻找适合中国人的瑞舒伐他汀剂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7-2015年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关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应用系统评价软件Revmen 5.0分析相关指标,并针对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 与10 mg瑞舒伐他汀相比,20 mg瑞舒伐他汀能更加降低IMT[MD=-0.13,95%CI(-0.17,-0.09)];减少LDL-C水平[MD=-0.50,95% CI(-0.61,-0.39)];提高HDL-C水平[MD =0.13,95% CI(0.09,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 mg/d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提高HDL-C及减少IMT方面,疗效优于10 mg/d,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在一线接受放疗或(和)化疗的1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00%。局限期(Ⅰ~Ⅱ期)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进展期(Ⅲ~Ⅳ期)患者(P<0.05),原发部位在头颈部患者总生存(OS)率、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优于原发于肺及小肠患者(P<0.05)。14例化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的OS率、PFS率与未使用患者相比,无明显优势。局限期患者OS率、PFS率优于进展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和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及 Bcl-2、Bax 的影响。方法:5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对照组(B)、阿托伐他汀组(C)、尼可地尔组(D)、联合后处理组(E)],采用“二线二结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按照实验设计方案给药,记录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采集血液标本,试剂盒检测 CK、cTnI。电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双色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Bcl-2、Bax。结果:(1)再灌注2 h,C~E 组 LVSP 高于 B 组(P <0.05),±dp/dt max 高于 B 组(P <0.01),而 LVEDP 低于 B 组(P <0.01)。其中,C、D 组无显著性差异, E 组 LVSP、±dp/dt max 均高于 C、D 组(P <0.05),LVEDP 显著低于 C、D 组(P <0.05)。(2)再灌注2 h,B~E 组 CK 与 A 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 <0.01),B 组最高(P <0.01),D 组高于 E 组(P <0.01);再灌注2 h,B~E 组 cTnI 较缺血前明显升高(P <0.05);C~E 组显著低于 B 组(P <0.01),E 组与 C、D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3)电镜显示 C~E 组心肌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4)B~E 组 BCL-2 mRNA表达较 A 组增高(P <0.05),其中 C~E 组 BCL-2 mRNA 表达又较 B 组增高(P <0.01);B~E 组 Bax mRNA 表达较 A 组增高(P <0.05),其中 C~E 组 Bax mRNA 表达又较 B 组减少(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尼可地尔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影响 BCL-2、Bax mRNA 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为止公认的性价比较高的一类调脂药物,它的调脂和非调脂功能已逐渐被大家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与此同时,瑞舒伐他汀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和2C19进行缓慢代谢,与抗精神病药物间相互作用小,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然而,目前精神领域对瑞舒伐他汀的研究仅局限于其降脂功能,其非调脂功能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42例)和低剂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高剂量组给予2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每晚1次;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 mg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每晚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总胆固醇、LDL-C、hs-CRP、IL-6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2±1.0)mmol/L比(5.5±0.8)mmol/L、(1.7±0.6)mmol/L比(3.0±0.8)mmol/L、(3.1±1.0)mg/L比(7.2±2.2)mg/L、(17.9±3.0)ng/L比(30.1±5.0)ng/L],低剂量组总胆固醇、LDL-C、hs-CRP、IL-6的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6±0.6)mmol/L比(5.5±0.7)mmol/L、(2.0±0.6)mmol/L比(3.0±0.7)mmol/L、(4.0±0.9)mg/L比(7.2±2.2)mg/L、(20.4±4.2)ng/L比(29.3±5.2)ng/L],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1.4±0.4)mmol/L比(1.2±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有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低剂量组有3例,两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ASC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高剂量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80-308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活血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的机制,为缺血性脑卒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活血通脉胶囊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经过阿托伐他汀联合活血通脉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指标FIB、DDI、TXB2、PAI-1显著降低、PT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因子IL-6、IL-8、CRP、TNF-α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指标FIB、DDI、TXB2、PAI-1显著降低、PT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因子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活血通脉胶囊的治疗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以及凝血功能,为缺血性脑卒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靶向组和常规组,各35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2、4个周期后的疗效,采集肿瘤组织并检测PI3K/AKT通路、MAPK/ERK通路、JAK2/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1)近期疗效:化疗后2、4个周期时,靶向组患者的CR、PR、SD例数显著多于常规组(P<0.05);PD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2)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量:靶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PI3K、AKT、MAPK、ERK1、ERK2、JAK2、STAT3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3)信号通路下游分子的表达量:靶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FasL、Bim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Bcl-2、Survivin、VEGF、HIF-1α、EPO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为确切的近期疗效,抑制PI3K/AKT通路、MAPK/ERK通路、JAK2/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