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32篇
  免费   7561篇
  国内免费   2165篇
耳鼻咽喉   425篇
儿科学   439篇
妇产科学   261篇
基础医学   2530篇
口腔科学   398篇
临床医学   19736篇
内科学   5028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3405篇
特种医学   227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5281篇
综合类   23312篇
预防医学   3945篇
眼科学   966篇
药学   5912篇
  148篇
中国医学   2950篇
肿瘤学   1826篇
  2024年   1100篇
  2023年   3256篇
  2022年   3259篇
  2021年   3752篇
  2020年   3700篇
  2019年   3419篇
  2018年   1885篇
  2017年   3059篇
  2016年   3692篇
  2015年   3611篇
  2014年   5415篇
  2013年   5029篇
  2012年   6359篇
  2011年   6486篇
  2010年   5471篇
  2009年   5494篇
  2008年   5119篇
  2007年   4505篇
  2006年   4111篇
  2005年   3643篇
  2004年   2916篇
  2003年   2534篇
  2002年   2095篇
  2001年   1900篇
  2000年   1436篇
  1999年   1286篇
  1998年   1077篇
  1997年   890篇
  1996年   764篇
  1995年   629篇
  1994年   449篇
  1993年   320篇
  1992年   210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病变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该院1996-2001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作了CT、MRI检查。结合病理,分析CT、MRI的影像特点。结果:腺瘤14例及肾上腺皮质增生4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均为75%和100%;髓样脂肪瘤10例及嗜铬细胞瘤3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3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均为100%。结论:薄层CT增强扫描仍为肾上腺病变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MRI在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2.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回顾分析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断的水平,方法:8例病例行CT平扫肾上腺区,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2例加做肾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中,7例CT平扫呈密度均匀,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增强扫描4例呈密度均匀或销不均匀肿块,低于或等于肌肉强化密度,MRI2例在冠状位T1加权像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T2加权介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对于正常肝脏信号)。结论:(1)CT和MRI检查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2)治疗主要领先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93.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MVD)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MVD。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加,MVD值增高,且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MVD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而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VD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患儿10例,应用超导磁共振仪,选用心电图门控自旋回波技术(SE),电影磁共振(cine-MRI)及磁共振造影(MRA)进行诊断,所有病例均经X光胸片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心血管造影(Angio)检查,一例经手术治疗,结果:MRI准确显示本组患者的心脏和/或内脏位置异常,诊断结果包括右旋心4例,镜像右位心3例,中位心2例及孤立性左位心1例。结论:MRI能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  相似文献   
995.
患者 ,男 ,6 5岁。劳累后出现右上腹、心前区闷痛伴心慌 1天。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经休息、吸氧并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2 4小时后 ,病情无好转 ,疼痛呈阵发性加重 ,并时有恶心呕吐 ,遂转入我院。既往无冠心病史 ,心电图正常 ,无类似发作史。查体T37.5℃、P98次 /分、BP18/ 11kPa ,老年男性 ,神志清 ,精神差 ,痛苦面容。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心律规整 ,心音有力 ,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 ,腹肌紧张 ,右上腹压痛 ,莫非氏征 (+) ,心电图示Ⅱ、Ⅲ .avFST段水平下移 0 .75~ 1.0MV ,T波低平。血常规示WB…  相似文献   
996.
肝脏磁共振造影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彬  闵鹏秋 《当代医学》2001,7(3):26-30,33
肝脏MR造影剂分为 4大类:(1)分布于细胞外间降或间质间隙的,如Gd DTPA;(2)分布于网状内皮细胞系统或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系统的,如SPIO;(3)肝细胞选择性的,如Mn-DPDP,Gd—BOPTA,Gd-EOB-DTPA;(4)血管内或血池性MR造影剂,如USPIO,AMI-227。本文详细介绍了上述4类肝脏MR造影剂的构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影像特点,并介绍了肝脏MR造影剂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高培毅 《当代医学》2001,7(3):22-25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了人脑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应用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8.
何剑  郑俐慧 《当代医学》2001,7(2):58-60
1 介绍 当前心脏检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无创地用超声心动图客观地、定量地评价心功能。在常规的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让这些成为可能。组织多普勒成像是通过测量心室壁的运动速度来定量评价心功能。它最初是被用来评价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其主要目的是客观、精确地识别引起心功能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和组织化学染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方法:10头开胸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结扎后2、20、90、180min,用DTI技术测定前间壁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VE、VA);从前间壁取材5块,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及组织化学染色、对病变进行分析。结果:LAD结扎前,DTI-二维显示收缩期、舒张期室壁运动协调,彩色充盈。结扎后,前间壁室壁变薄,色彩暗淡,着色异常,甚或缺失。DTI-频谱检测结扎2、20min,Vs,VE明显降低(P<0.05),至90、180min时运动速度降低更加显著(P<0.01),而VA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显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并伴有血栓形成、心内膜及心外膜炎。结论:DTI与组织化学对照分析,能准确反映缺血、梗死区域心肌不同时间变化规律。精确测定心肌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中的效果.方法对2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4种MRA技术检查,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P<0.001).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3级者,3DPC法均为85%,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3级者,2DTOF法分别为55%、35%和20%,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而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