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8篇
临床医学   429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863篇
综合类   717篇
预防医学   118篇
药学   263篇
  6篇
中国医学   42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原发性滑膜骨软骨瘤病又称滑膜软骨化生,非常罕见,是发生在关节囊、滑囊和腱鞘滑膜的慢性关节病,非常罕见,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有关。结果好发于30~50岁男性,以膝关节发生率最高,占68.99%,其次为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常单侧关节发病,双侧少见。结论临床表现为受累的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关节穿刺可抽出积液。以手术治疗为主,需摘除关节腔内游离体,同时需广泛切除病变的滑膜,该病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106.
目的探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1年6月,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治疗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22~56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8 h~7 d,平均3.7 d。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分型标准均为Ⅳ型,伴肘关节后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Regan-Morrey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5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2例出现钉道感染,术后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轻度异位骨化。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0周,平均16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性肘关节脱位或不稳发生。术后12个月,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25°,平均10°;屈120~145°,平均135°;前臂旋前50~90°,平均70°;前臂旋后50~80°,平均60°。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1.8%。结论铰链式外固定架联合微型钢板固定能提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降低肘关节复杂性损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采用组配式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和Ⅳ型桡骨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应用组配式桡骨头假体治疗16例MasonⅢ和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评价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对影像学进行测量,评价桡骨头假体高度及假体松动程度。结果:14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患侧肘关节屈伸度及前臂旋转活动度明显较差(P<0.01)。MEPS评分90±16(45~100);分级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按照Grewal分级,4例出现轻度的透亮线,1例中度透亮线。结论:组配式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难以内固定可靠重建的MasonⅢ和Ⅳ型桡骨头骨折早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和1名资深小儿骨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71例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儿童肘关节MSCT横断面、多平面重建(MPR,含CPR)、表面遮盖显示(SSD)图像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检查阴性的影像资料.结果 经随访最终证实54例56处儿童肘关节骨折中,MSCT诊断52例共54处骨折,MSCT技术的敏感性96.43%(54/56),特异性100%(17/17).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误诊1例,可疑7例,余46例仍诊断为阴性.结论 MSCT对X线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儿童肘关节病例能作出准确的分型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9.
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对12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9~67岁。桡骨小头骨折按改良Mason分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6例,Ⅱ型3例,Ⅲ型3例。12例患者均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2 h~8 d。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髁间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使用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对患者骨折类型、待术时间、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等因素与功能恢复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23例患者获4~75个月(平均30个月)的随访,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评定疗效,其中优8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73.9%。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按上述四个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骨折类型:B/A型OR值为0.287,C/A型OR值为0.219;待术时间:OR值为0.201;手术入路:OR值为0.963;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的OR值为0.763。结论骨折类型、待术时间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治疗效果相关,手术人路与疗效的相关性小。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对肱骨远端特别是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应用稳定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提高手术疗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