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长期低铅接触工人红细胞精氨酸酶与血ZPP的比较研究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怡乐路,510260)杨爱初,姚凯尹,卫建平铅接触危害仍然是职业卫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反映铅接触水平的新指标的探索也一直是常研究的课题。红细胞精氨酸酶活力可能是评价铅接触...  相似文献   
83.
红细胞精氨酸酶做为铅中毒检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Chmielnicka1981年报告红细胞精氨酸酶(E-Arg)活性变化与职业性铅中毒的关系以来,一些学者相继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结论不同,观点各异。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观察,以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4.
精氨酸及其相关药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精氨酸含量与细胞的生长和凋亡有密切的关系。介绍精氨酸在机体内的代谢特征,抑制肿瘤的机制,以及目前国内外对精氨酸及精氨酸酶类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5.
王新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2):1021-1022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清精氨酸酶活性的快速比色方法.方法利用对硝基苯乙醛(PNPG)能特异地与精氨酸反应,并在480nm处有最大吸收,同时根据水解后剩余精氨酸的含量来推算精氨酸活性水平.结果通过精密实验可得批内CV为3.8%,批间CV为4.7%.并测定32份正常人血清,男性0~75(44±10)U/L,女性0~79(44±10)U/L,男女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特异、准确,操作简捷,灵敏度高,适宜于临床实验室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6.
二氢杨梅素(DMY)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DMY对丙泊酚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角度探讨其机制。10周龄SD大鼠先进行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一次,然后灌胃给药DMY(每天200 mg/kg),共7天。Morris水迷宫测试发现DMY改善了丙泊酚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Western blot分析发现DMY下调了丙泊酚诱导的大鼠海马组织中CD68和iNOS的表达,而上调海马组织中Arg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发现DMY降低丙泊酚诱导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和IL-6的水平,而增加IL-4和IL-10的水平(均P<0.05)。本研究结果阐明DMY改善了丙泊酚麻醉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 .j)新基因。【方法】应用免疫学方法筛选S .jcDNA文库获得阳性克隆 ;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 ,表达序列标签 (EST)同源性检索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进行鉴定 ;采用亚克隆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 ,对获得的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果】获得了一个含10 6 1bp外源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 ,其cDNA序列含有一个 840bp的阅读框 ,编码 2 79个氨基酸 ,属精氨酸酶家族 ,与国际蛋白质库中的酵母、蛙、人和大鼠精氨酸酶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44 % ,5 0 % ,5 1% ,5 3%和 5 4%。【结论】获得了编码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全长cDNA ,为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日本血吸虫精氨酸编码基因CDNA的分离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S.j)新基因。【方法】应用免疫学方法筛选S.jcDNA文库获得阳性克隆;通过PCR直接序列测定技术,表达序列标签(EST)同源性检索对阳性克隆插入片段进行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获得的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果】获得了一个含1061bp外源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其cDNA序列含有一个840bp的阅读框,编码279个氨基酸,属精氨酸酶家族,与国际蛋白质库中的酵母、蛙、人和大鼠精氨酸酶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44%,50%,51%,53%和54%。【结论】获得了编码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编码基因全长cDNA,为日本血吸虫精氨酸酶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片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第1天静脉注射注射用环磷酰胺750 mg/m~2;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1.4 mg/m~2;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50 mg/m~2;同时第1~5天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片,起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每周剂量增加50 mg/次直至200 mg/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精氨酸酶1(Ar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96%、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rg-1、VEGF、iNOS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5.56%、19.23%,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26%、19.23%,肝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03%、2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片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Arg-1、VEGF、iNOS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肖朗  刘慧敏  胡清亮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12):1179-1183
目的 探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叉头框蛋白O3(forkhead box protein O3, FOXO3)水平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APTB患者为APTB组,选取59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为LTBI组,同期选取6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检测,ELISA法进行血清iNOS、Arg-1水平检测;采用ROC曲线分析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对LTBI、APTB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FOXO3 mRNA与血清iNOS、Arg-1水平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LTBI组、APTB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FOXO3 mRNA及血清iNOS水平依次降低,血清Arg-1水平依次升高(P<0.05)。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鉴别诊断LTBI、APTB的AUC分别为0.876、0.887,灵敏度分别为71.2%、76.3%,特异度分别为96.9%、90.6%。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与FOXO3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500,P<0.05),且二者与血清iNOS呈正相关,与血清Arg-1呈负相关(P<0.05)。APTB患者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 mRNA、FOXO3 mRNA及血清iNOS高于治疗前,血清Arg-1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APT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IRT1 mRNA、FOXO3 mRNA水平较低,且二者与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NOS呈正相关,与Arg-1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