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高磷环境下内皮细胞凋亡的可能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在正常磷(1.0 mmol/L)、高磷(3.0 mmol/L)、正常磷+辛伐他汀(simvastatin,SV,1.0 mmol /L+SV)及高磷+SV (3.0 mmol /L+SV)培养基中培养24 h,Western Blot评价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A( 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 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2 ( rho-associated coiled coil forming protein kinase 1/2, ROCK1/2 ),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ERK-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hosphorylated-ERK-MAPK, p-ERK-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 p38-MAPK)、磷酸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hosphorylated-p38-MAPK, p-p38-MAPK )、以及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蛋白的表达,比色法和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法 ( Annexin V-FITC/ propidium iodide, Annexin V-FITC/PI ) 检测ARG活性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高磷组RhoA,ROCK1/2,p-ERK MAPK,ARG1表达均上调, ARG活性升高,NOS表达下调,细胞凋亡增加;RhoA抑制剂SV能抑制高磷环境下p-ERK MAPK的活化和ARG1 的表达,降低ARG1活性,促进NOS表达,减少内皮细胞凋亡。结论 高磷环境HUVECs可通过RhoA/ROCK途径激活p-ERK MAPK的表达, 增加ARG活性,抑制NOS表达,引起内皮细胞凋亡;SV可以通过抑制RhoA/ROCK/ERK-MAPK通路,改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 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具有强大的抑制T细胞的功能,是肿瘤微环境中介导肿瘤免疫逃逸和促进肿瘤发展的重要细胞亚群,但其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揭示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对MDSC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给BALB/c小鼠接种4T1细胞,构建小鼠乳腺癌模型;用免疫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4T1和人乳腺癌组织中IL-3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和IL-33受体ST2敲除小鼠(ST2-/-)肿瘤组织中CD11b+Gr-1+MDSC的比例,以及MDSC增殖和凋亡的水平;检测IL-33处理前后MDSC存活水平,以及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在mRNA水平以及酶活性上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33处理后MDSC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改变,并用转录因子抑制剂进行验证,以揭示IL-33调控MDSC功能的关键转录因子。 【结果】 小鼠4T1和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大量IL-33表达的现象;小鼠和人乳腺癌组织上清液中检测到高水平的IL-33。在小鼠肿瘤组织中,MDSC高表达ST2,其中45%的ST2+细胞为MDSC;ST2-/-小鼠肿瘤组织中MDSC的数量比野生型显著减少(P<0.001);ST2-/-小鼠肿瘤组织中的MDSC增殖显著减少,凋亡显著增多(P<0.05); 体外IL-33刺激能诱导MDSC增殖,减少凋亡;IL-33处理24 h后,Arg-1的mRNA表达及酶活性均显著增高(P<0.01)。IL-33处理后,MDSC的NF-κB和ER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而加入转录因子抑制剂后,IL-33诱导MDSC上调Arg-1表达的效应显著降低(P<0.01),表明NF-κB和ERK对于IL-33调控MDSC的功能极其重要。 【结论】 证实肿瘤组织中高水平IL-33分泌可诱导MDSC增殖,促进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并上调MDSC表达Arg-1而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NF-κB和ERK是IL-33作用于MDSC通路中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研究结果为揭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并可能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再极化肿瘤巨噬细胞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7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外实验分为9组,对照组、M2组、M1组,PM-LPS组、TPM-LPS组,PM-IL-12-LPS组、TPM-IL-12-LPS组,PM-IFN-γ-LPS组、TPM-IFN-γ-LPS组,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p70(IL-12p70)和白介素10 (IL-10),用QRT-PC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mRNA的表达;体内实验分为6组,PM+ MFC组、TPM+ MFC组、M1+ MFC组、M2+MFC组、IL-12-PM+ MFC组和IL-12-TPM+ MFC组,测量并比较各组MFC负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与质量.结果: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与对照组比较,M1、PM-IFN-γ-LPS、TPM-IFN-γ-LPS和TPM-IL-12-LPS组均高表达TNF-α和IL-12p70,低表达IL-10;M2和TPM-LPS组高表达IL-10,低表达TNF-α和IL-12p70(P<0.05);PM-IL-12-LPS与PM-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的TPM与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1组高表达iNOS mRNA,低表达Arg mRNA;M2组高表达Arg mRNA,低表达iNOSmRNA(P<0.05);TPM-LPS高表达Arg mRNA,低表达iNOS mRNA(P<0.05);M2+ MFC组和TPM+ MFC组小鼠肿瘤生长较快.接种后第28天,M2+ MFC组、TPM+ MFC组和PM+ MFC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大于比IL-12-TPM+ MFC组和M1+ MFC组(P<0.05);M2组小鼠肿瘤最大,TPM组小鼠肿瘤大小仅次于M2组(P<0.05);与TPM组小鼠相比,IL-12再极化的TPM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P<0.05).结论:再极化巨噬细胞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35.
医海短讯     
《国外医学情报》2004,25(2):37-40
血浆DNA长链有助于癌症的检测据近日出版的《癌症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顶研究结果报道,血浆DNA长链试验有望成为一种简便而经济的癌症检测方法。当正常细胞发生凋亡时,短链DNA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相反,肿瘤细胞死亡时释放进入血循环中的DNA链要长得多。因此,理论上通过对血浆中的这些长链DNA的检测,临床医生就能够在癌症的临床表现症状出现之前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及血小板中精氨酸酶和腺苷核苷酸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0.2 mg·kg-1地塞米松)、苦参碱(低、中、高剂量)(20 mg·kg-1、40 mg·kg-1、80 mg·kg-1)组。采用连续7 d关节内注射20μL的1%角叉菜胶构建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从第8天起,每天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21 d。在给药第0、7、14、21天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大鼠爪厚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软骨损伤;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表型;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通过Ehrlich试剂反应产生的尿素浓度来评估精氨酸酶活性;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检测脂质过氧化;测定NTPD酶、5′-核苷酸酶活性和腺苷脱氨酶活性;蛋白印迹法测T细胞和软骨组织p65和p-IKBα/IKBα蛋白相对表达。结果:苦参碱高剂量组降低角叉菜胶诱导的关节炎大鼠爪厚度和关节炎指数,改善软骨损伤,降低Th1细胞与Th2细胞比例,降低IFN-γ+、IL-1β、IL-8、TNF-α含量,升高IL-4和IL-10含量,降低精氨酸酶活性、TBARS生成及ATP/ADP/AMP水解,增加腺苷脱氨酶活性,降低p65和p-IKBα/IKBα表达。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改善小鼠关节炎,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维持Th1/Th2平衡、降低精氨酸酶和腺苷核苷酸水解酶活性、抑制NF-κB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37.
精氨酸酶对人APL原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精氨酸酶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原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RPMI 16 40培养液中补加 10 %胎牛血清和精氨酸酶 5 0 0U/L ,与对照组培养液同时置于 37℃孵箱中孵育 2 4h ,以活细胞密度 5× 10 8/L接种来自 18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病人的原代白血病细胞 ,在 37℃ ,5 %CO2 和饱和湿度下培养。结果 :培养 4d计数活细胞 ,发现其密度为起始密度的 (6 4 2 8± 3 12 ) % ,而对照组为 (10 8 5 6± 12 2 7) % (P <0 0 0 1) ;收集细胞行Wright Giemsa、DNA、POX、NAE及NaF抑制试验、墨汁吞噬试验和NBT还原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 ,油镜下观察发现 ,白血病细胞向成熟分叶核粒细胞分化。结论 :精氨酸酶对APL原代细胞有抑制生长和引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40.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癌旁组织中T淋巴细胞浸润和及其和精氨酸酶-1(Arg-1)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肝癌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CD3、CD4、CD8和Arg-1蛋白的表达。纳入分析的共41例HCC、36例癌旁组织。结果 CD3、CD4、CD8和Arg-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癌旁组织中CD3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及血HBsAg阳性相关,未发现Arg-1的表达和T细胞标志物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HCC中T细胞浸润和Arg-1表达减少,癌旁组织中T细胞浸润和Arg-1表达增多可能和肝脏局部炎症反应和抗肿瘤免疫功能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