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通过观察受电磁脉冲 (EMP)照射恒河猴 ,探讨猴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的病理变化 ,研究EMP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场强为 6× 1 0 4V/m的EMP照射恒河猴 ,采用Feulgen、AgNOR、PI染色方法 ,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眼辐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 EMP照射后 30天死亡猴晶状体上皮细胞的AgNOR和DNA含量下降 ,照射后 1 36、2 6 5和 36 5天 ,AgNOR和DNA含量升高。眼组织对EMP损伤敏感程度依次为 :晶状体 >角膜 >视网膜。晶状体后囊水肿 ,空泡和液泡形成 ,白内障发生。结论 高场强EMP可引起视觉系统的损伤 ,晶状体对EMP损伤最为敏感 ,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电磁脉冲对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电磁脉冲 (electromagneticpulses,EMP)辐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EMP辐射场强为 6× 10 4 V m ,脉冲上升时间 2 0ns,脉宽 30 μs,频率 2 .5脉冲 min ,作用 2min。二级雄性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EMP组 (n =2 6 )和对照组 (n =6 ) ,EMP组大鼠接受辐射后分别于即刻及 3、6、2 4、4 8h断头取脑 ,制备海马组织上清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 EMP辐射后即刻及 3、6h ,大鼠海马组织天冬氨酸 (Asp)含量明显升高 [峰值 ( 17.2 5± 1.6 3)pmol μl],与对照组 [( 10 .5 6± 1.5 0 )pmol μl]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谷氨酸 (Glu)含量也于上述 3个时间点升高 [峰值 ( 13.6 7± 0 .95 )pmol μl],明显高于对照组 [( 6 .94± 1.10 )pmol μl],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者含量均于辐射后 2 4h渐趋恢复 ,4 8h接近正常水平。大鼠海马组织 3种抑制性氨基酸 [甘氨酸 (Gly)、牛磺酸 (Tau)、γ 氨基丁酸 (GABA) ]的含量也于EMP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升高 ,最高水平分别为 ( 4 .5 1± 0 .6 0 )、( 2 9.85± 2 .70 )、( 5 .14± 0 .73)pmol μl,与对照组 [分别为 ( 2 .18±0 .31)、( 9.88± 1.4 7)、( 2 .84± 0 .6 7)pmol μ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5,10,15,20-tetrakis(4-hydroxyphenyl)porphyrin]对电磁脉冲(EMP)照射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防护作用.方法①用MTT法进行meso-四卟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毒性试验,找出最佳用药浓度,然后依此浓度作为防护药物浓度;②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卟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场强EMP照射下的防护效果.实验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①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最佳用药浓度为0.01μg/ml;②经过EMP照射后,用药组化学发光强度(第1峰值和5 s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0.01 μg/ml的meso-四(4-羟基苯基)卟啉对EMP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4.
安多霖对高强电磁脉冲辐照大鼠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家用电器等的普及,普通居民接触电磁辐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长期接触电磁辐射是否会影响健康,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以及减轻其生物学效应,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大量研究工作表明:电磁辐射可对生物体造成不同伤害,但目前国内外还非常缺少治疗电磁辐射的药物或防护剂。笔者对已获得国家生产批号的中药安多霖胶囊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95.
电磁脉冲对大鼠肝脏线粒体膜流动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场强电磁脉冲对线粒体膜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大鼠肝脏线粒体悬液经6 0kV/m电磁脉冲作用 ,运用电子顺磁共振 (ESR)波谱技术检测线粒体膜蛋白及膜脂运动性的变化 ,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膜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 膜蛋白运动性由旋转相关时间 (τc)表示 ,脉冲作用后为 (0 .5 94± 0 .0 4 9)× 10 -9s,对照组为 (0 .5 0 1± 0 .0 77)× 10 -9s,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膜蛋白运动变慢 ;线粒体膜脂的有序性由序参数 (S)表示 ,脉冲作用后为 0 .6 1± 0 .0 1,对照组为 0 .6 3± 0 .0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膜脂的有序性降低 ,运动加快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含量脉冲作用后有所降低。结论 电磁脉冲作用使线粒体膜运动紊乱 ,并且影响膜脂质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96.
放射卫生     
低功率微波对大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孙华明…∥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9).-1698~1700;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王水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6).-394~397;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睾丸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王水明…∥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58~1459;2GyX射线对EL4细胞p16、CyclinD、CDK4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王晓梅…∥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5).-330~333;γ射线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抑制作用/王连生…∥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5).-337~340  相似文献   
97.
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辐照对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京伟 《毒理学杂志》2007,21(4):329-329
电磁脉冲属非电离辐射,频谱范围宽,作用时间短,携带能量巨大,属于严重环境污染的一种。电磁脉冲可致全身性损害,而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敏感,研究表明电磁脉冲可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无定论,是否与电磁脉冲对脑线粒体的损伤有关亦未见报道。为了明确电磁脉冲对线粒体损伤与神经元损伤之间的内在关系,选用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连续45d不同场强电磁脉冲辐照对大鼠脑线粒体膜功能、呼吸功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电磁脉冲辐照后大鼠脑线粒体明显肿胀,膜磷脂降解、膜流动性下降,呼吸功能衰减,呼…  相似文献   
98.
电磁脉冲造成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磁脉冲(EMP)作为一种非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广泛,从自由基生物学角度研究其对神经细胞的辐射损伤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方法采用自旋捕捉的方法检测自由基的变化,TBA法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DTNB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电磁脉冲作用大鼠大脑皮层细胞和海马细胞后,脂氧自由基水平升高.MDA水平升高,大脑皮层细胞对照组MDA水平为(6.18±0.29)nmol/mg,EMP作用组为(8.43±0.01)nmol/mg(P<0.01);海马细胞对照组MDA水平为(4.38±0.15)nmol/mg,EMP作用组为(4.98±0.39)nmol/mg(P<0.05).GSH-px活性降低,大脑皮层细胞对照组A值为0.026±0.001,EMP作用组为0.022±0.002(P<0.05),海马细胞对照组A值为0.021±0.002,EMP作用组为0.018±0.001(P<0.05).电磁脉冲不能直接杀死细胞,其存活率约为95%,当脉冲数达到10次时,细胞内Ca2+浓度开始升高.结论电磁脉冲提高了神经细胞脂氧自由基水平,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升高,GSH-px活性降低,预示氧化损伤效应的发生.另外,电磁脉冲不能直接杀死细胞,但可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增多的Ca2+可能成为诱发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电磁脉冲(EMP)对雄性小鼠生殖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8周龄),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暴露组和暴露组,每组24只。动物进行EMP全身暴露或假暴露,EMP场强720 kV/m,脉宽40 ns,重复频率1 Hz,脉冲次数100次。EMP暴露后不同时间(1、7、14和35 d)腹腔麻醉小鼠,剥离双侧附睾尾,游离精子,检测精子质量(包括精子数量、畸形率和存活率);剥离双侧睾丸,HE染色法观察其组织形态,测量生精小管直径;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内干细胞因子(SC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水平。结果 EMP暴露后1、7、14和35 d,与假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小鼠的精子质量和睾丸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P>0.05);小鼠生精小管直径,暴露组分别为(196.85±16.65)、(196.79±14.33)、(196.35±22.71)和(198.60±25.88)μm;假暴露组分别为(204.31±27.13)、(197.07±18.11)、(194.37±21.45)和(200.59±19.36)μ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和GDNF水平在EMP暴露后不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的EMP暴露对成年雄性小鼠的睾丸结构和生殖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致残性疾病。目前O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治疗OA的方法包括理疗、药物治疗、康复性锻炼以及手术治疗等。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刺激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无创的、安全的理疗方法,对治疗OA具有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临床上EMP防治OA病变的关键机制仍尚不明确,本文试对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PEMF)在OA治疗中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介绍可能参与PEMF生物学效应的几种信号通路,为今后研究治疗OA的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