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电子束CT双期扫描评价肝脏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电子束 CT(EBCT)双期扫描技术评价肝脏血管瘤 ,拟期提高 CT诊断血管瘤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 :经影像学检查怀疑肝脏病变者 32例均行 EBCT动静脉期扫描和病灶延迟扫描。应用 EBCT SS模式 0 .3 s SVS扫描程序 ,静注造影剂10 0~ 15 0 ml,速度为 3.5 ml/ s,动脉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后 15~ 2 0 s,静脉期为 5 5~ 6 0 s,延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后 5~ 15 min。确诊方式为手术 ,穿刺和随访。结果 :EBCT诊断血管瘤 47个 (32例 ) ,直径为 1.0~ 10 cm。 CT表现为 :动脉期呈一致性高密度、实质性增强、低密度 ;静脉期呈一致性高密度、实质性增强和向心性充盈。动脉期门静脉显影 16个。结论 :血管瘤的增强类型与其内部结构相一致 ,双期扫描结合病灶延迟扫描技术可提高诊断血管瘤的准确性 ,特别适于不常见血管瘤  相似文献   
362.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EBCT(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2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骨盆平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其中7例行手术,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以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①骨盆平片只能显示髋臼骨折,不能确定骨折类型。②EBCT平扫可以明确骨折类型,但需要阅片者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并熟悉髋臼周围的解剖结构。③EBCT三维重建可以得到髋臼骨折最直观、最全面的图  相似文献   
363.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患者共42块瘢痕疙瘩采用手术切除后局部注射康宁克通及结合电子束照射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随访1~3年,经综合治疗的33例42处瘢痕疙瘩中有32处临床症状消失,伤口无复发。获痊愈,占76%;6处局部复发,4处完全复发。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注射及电子束照射治疗的综合疗法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4.
目的研究^(60)Co和电子束辐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毒效果。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微生物,用2、5和10 kGy 3个辐照强度的^(60)Co和电子束射线对聚四氟乙烯片、牛皮纸片、玻璃片和不锈钢金属片4种染菌载体进行辐照,计算杀灭率;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合适剂量对4种染菌载体进行模拟现场试验,评价其消毒效果。结果^(60)Co和电子束辐照剂量为2 kGy时,4种染菌载体的平均杀灭率均<99.99%;辐照剂量达到5和10 kGy时,4种染菌载体的平均杀灭率均≥99.99%。模拟现场试验的^(60)Co辐照剂量达到5.2~6.3 kGy以及电子束辐照剂量达到5.05~5.42 kGy时,4种染菌载体的平均杀灭率均≥99.99%。结论^(60)Co和电子束对4种染菌载体的最佳辐照剂量为5 kGy,聚四氟乙烯片载体的消毒效果最好,玻璃片和不锈钢金属片消毒效果次之,牛皮纸消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65.
目的 研究电子束射线对不同载体上白色念珠菌和短小杆菌芽孢的消毒效果,探讨电子束辐照在消毒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不同材质载体上以白色念珠菌、短小杆菌芽孢为指示微生物制作染菌载体,用2~6 k Gy工艺剂量的电子束射线辐照,计算杀灭对数值。选各种染菌载体杀灭对数值均≥3.00的最小工艺剂量做模拟现场实验,评价其消毒效果。结果 电子束辐照剂量达到≥4 k Gy时,对聚四氟乙烯片、玻璃片、不锈钢片上的白色念珠菌和布片、不锈钢片上的短小杆菌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0;当工艺剂量达到≥5 k Gy时,对牛皮纸片载体上的白色念珠菌和聚四氟乙烯片、玻璃片、牛皮纸片上的短小杆菌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0。模拟现场试验中,电子束辐照工艺剂量达到5.12~5.54 k Gy时,对四种载体上的白色念珠菌和五种载体上的短小杆菌芽孢的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结论 电子束辐照剂量达到≥5 k Gy时,对不同载体上的真菌和辐照指示微生物有较好的消毒效果。电子束辐照穿透式消毒要综合考虑内容物规格、密度差异等,选择合适的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