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1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39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78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486篇
内科学   70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4篇
综合类   1684篇
预防医学   606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419篇
  3篇
中国医学   337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经皮穿刺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PTMR)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 ,在原位心脏缺血再灌注 (I/R)模型上 ,采用TTC法观察PTMR对于I/R后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以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心肌组织内热休克蛋白 (HSP) 70和 86蛋白水平的变化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TMR组动物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其梗死面积为 (32± 3) % ,对照组为 (5 6± 7) % (P <0 .0 5 ) ;PTMR区域心肌组织内HSP70和HSP86蛋白的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TMR术后 2 4h ,I/R所致心肌梗死面积与HSP70和HSP86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6和 0 .5 1,P均 <0 .0 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 ,心肌组织诱导型HSPs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了PTMR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眼烧伤的治疗方法很多 ,如药物治疗、角膜移植等[1 ,2 ] 。异种角膜以往多用于角膜移植 ,但将异种角膜进行药物及60 Co辐照处理后制备成一种角膜覆盖生物材料目前尚未见报道。近年来 ,笔者研制了一种用于治疗眼烧伤的新型角膜覆盖材料辐照含药角膜 (irradi atedrug containingpigcornea ,IDPC) ,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眼烧伤治疗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IDPC的制备 :取 6 0kg左右健康肉 ,要求双眼角膜清亮、上皮完整。将处死后 ,眼球完整取出 ,沿角膜缘小心剪下角膜片 ,无菌等渗盐水冲洗后放…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 ,在同种移植研究的基础上 ,异种移植的研究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突出的成绩表现在异种移植免疫障碍阶段的划分和定义 ,即超急排斥反应、急性血管排斥 (有时也称延迟排斥 )、细胞排斥或慢性排斥、生理功能及其它。根据异种移植免疫学理论 ,利用转基因技术 ,建立转基因动物克服超急免疫排斥是异种移植研究的又一进步 ,显示转基因动物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使异种移植走进临床成为可能。本文将就近年异种移植免疫学理论及根据其机制、利用转基因动物克服免疫排斥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新生猪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生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的制备。方法:生后7 d上海种白14只,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机械通气吸入低氧气体(FiO2 6%),缺氧缺血(hypoxia ischemia,HI)持续30 min。监测心率、温度、有创动脉血压、脑电图(EEG)、血气、血糖、乳酸等,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及脑组织病理分析。结果:与HI前比较,HI30 min时血糖、乳酸升高明显,心率、平均动脉压、PaO2、BE降低明显,HI 30 min EEG频率、电压均明显降低于HI前。HI后24 h和72 h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HI前,脑皮层、海马和基底节HE染色病理积分分别为(2.4±0.6),(2.0±0.4),(2.0±0.7)。结论:新生HIBD模型可操作性好,可以造成脑损伤程度较为一致的脑部病理变化,为研究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较可信的模型。  相似文献   
995.
异体异种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尽管真皮基质的生物模板作用可减少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已得到共识,但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真皮添充物的成活机制和重建过程等生物学性能是否有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对比分析异体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近期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1/06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J-1型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由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小型香1只以低含量胰蛋白酶消化加反复冻融法制备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方法:选取近交系小型香15只,在每头脊背两侧制作6 cm×6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各3处,共6处,按移植物的不同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脱细胞真皮基质与刃厚自体皮复合移植组与人脱细胞真皮基质与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在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后,在其表面重叠覆盖自体刃厚皮,对照组单纯行薄皮片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9 d、21 d及3个月各组移植物成活情况、创面收缩率和组织学变化.结果:移植后第9,21天各组移植皮片大部分均成活良好,局部无红肿,3个月时两复合移植组皮肤外观相似,均光滑、柔软、丰满、有弹性,与周围正常组织结合部平坦,对照组创面收缩凹陷明显,皮片薄弱,韧性也较复合移植组差,3组移植物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自体刃厚皮移植创面收缩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移植后8 d,2个复合移植组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复合皮表皮层形成且分化良好;移植后21 d,已有完整的皮肤结构,真皮层内可见胶原纤维排列规整,表皮-真皮连接区"钉突"结构明显,移植后3个月结构更加接近正常真皮,对照组组织致密,胶原排列紊乱,与瘢痕组织结构相似.结论: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时,异体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相近的生物学性能,且效果优于单纯刃厚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正常肺模型相同大小电极的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的疗效。方法所有实验均经动物保护和使用委员会批准。共对18只活体肺进行消融。在CT透视引导下,9只经皮放置17G可冷却三轴微波电极,9只经皮放置17G可冷却射频消融电极。使用阻抗脉冲方法获得消融能量,微波消融能量为125W,射频消融能量为200W,消融进行10min。在监控消融灶增长过程中.每分钟都获得CT影像。消融结束后,动物被处死。切下消融区并行垂直于电极的切层,层厚5mm。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实时MR成像引导下在脑动脉内进行导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用10只美国产的雌性小型作为实验对象。经皮穿刺股动脉,在实时MR成像引导下,将3F主动追踪微导管分别插至双侧咽升动脉内:解剖其主动脉弓、头臂动脉、颈动脉和咽升动脉,用肉眼观察有无穿孔、夹层等损害。结果MR血管成像证实,主要由双侧咽升动脉在颅底形成做血管网供应脑的血供。存实时MR(rtMR)成像引导下,对10只双侧咽升动脉进行插管操作,均操作成功,单次操作费时为4—12min。所有实验动物的主动脉弓、头臂动脉、颈动脉和咽升动脉的内壁均光滑完整,未发现血管壁损伤。结论实时MR成像引导下,可以将导管迅速、准确地插至脑动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检测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体外诱生IFN-γ、IL-4的水平,探讨T细胞亚群在感染免疫中的调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T细胞亚群比例和IFN-γ/IL-4水平;用Cellquest软件或WinMDI2.8软件数据分析。结果:囊尾蚴病患者T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较正常人升高(P<0.01),CD4+/CD8+比值亦较正常人升高(P<0.01);PBMC中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与正常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尾蚴病患者PBMC中CD3+、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实验用西藏小型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变异分化类型,比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集59头西藏小型血液,分别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扩增、测序并分类,同时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根据串联重复区重复片段的变化,西藏小型线粒体DNA控制区分为A、B两种类型,分别占57.6%和42.4%,几乎与5'端序列在305、500和691的三个主要转换位点的变化相对应.A、B两类西藏小型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结果显示,红细胞数(RBC)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碱基变异,西藏小型分为两个类群,两个群体之间红细胞数存在明显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D-loop region sequence variation in Tibet Mini-Pigs in relation to the blood parameters and provide the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for developing new species of laboratory animals.Methods Th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whole blood samples of 59 Tibet mini-pigs to amplifying the mtDNA D-loop for sequence analysis. Nine physiological and nine biochemical blood parameters of Tibet mini-pigs were measured .Result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tandem repeat motif, the mtDNA D-loop region of Tibet mini-pigs wa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type A and B with the percentage of 57.6% and 42.4%, respectively, roughly matching the 3 transform sites (305, 500, 691) at the 5' end. In the 18 blood parameters, only red blood cell cou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ypes A and (P<0.01).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sequence variation of the mtDNA D-loop region, Tibet mini-pig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a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d blood cell count.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速眠新Ⅱ复合戊巴比妥对实验小型家在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小型家以速眠新Ⅱ0.1 ml·kg-1肌注基础麻醉后,静脉复合0.3%戊巴比妥溶液0.5 ml·kg-1诱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后高速投射物致伤过程中的基本生命体征,判断麻醉效果.结果:动物麻醉平稳,致伤前后动物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其中1例出现麻醉副作用.体温随着麻醉持续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不显著.结论:速眠新Ⅱ基础麻醉,静脉复合戊巴比妥诱导维持,此方法用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制备麻醉效果稳定延长,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