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75篇
  免费   3146篇
  国内免费   706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278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916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5456篇
内科学   1766篇
皮肤病学   226篇
神经病学   434篇
特种医学   38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1079篇
综合类   9474篇
预防医学   5844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6789篇
  66篇
中国医学   3220篇
肿瘤学   2690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90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861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1093篇
  2014年   1922篇
  2013年   1719篇
  2012年   2253篇
  2011年   2258篇
  2010年   2066篇
  2009年   2008篇
  2008年   3031篇
  2007年   2327篇
  2006年   2092篇
  2005年   2783篇
  2004年   2140篇
  2003年   2017篇
  2002年   1377篇
  2001年   1293篇
  2000年   957篇
  1999年   799篇
  1998年   694篇
  1997年   633篇
  1996年   608篇
  1995年   518篇
  1994年   426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58篇
  1989年   216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基准剂量在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生物医学统计的进展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 ,毒理学界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参考剂量的方法———基准剂量 (benchmarkdose ,BMD)法。该方法在制定非致癌物的可接受水平时比传统方法更合理 ,可弥补无明显损害作用剂量(NOAEL)的不足并有代替它的趋势。国内外许多学者对BMD进行了大量研究来逐步完善此方法 ,以确定其在定量危险度评价中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一、BMD法的提出传统的毒理学危险度定量评价是根据NOAEL与不肯定系数 (UF)的比值 (NOAEL UF)得出参考剂量 (RfD) ,即人类对不良效应无明显危…  相似文献   
992.
我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现状,探讨该类药物的价格、用量和费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和依据. 方法应用限定日剂量(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法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利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近3年来,该类药物无论是购药金额还是用药频度看总体上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三代头孢占绝对主体优势,联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消耗金额连续两年雄居榜首;用药频度排序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半合成广谱头孢烯类和四代头孢倍受临床青睐;头孢唑林用药频次和金额的同步性差. 结论为防止耐药率的增高,建议适当调整用药管理模式,坚持有规律的循环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93.
GR-100T/GR-200A双元件热释光剂量计的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R-100T/GR-200A双元件热释光剂量计(TLD)在个人剂量监测中的实用性.方法使用RGD-3B和UD-512A热释光剂量仪、GR-100T和GR-200A元件等进行相关实验分析.结果 GR-100T/GR-200A双元件TLD能鉴别出30~1250keV的光子能量,并可测量出几μGy的低水平剂量;有0.1mmCu过滤时,该TLD中GR-100T/GR-200A相对能量响应比值几乎呈线性下降,在30~40keV能量范围内由19.5降低到13.5,对低能范围光子能量的估算非常灵敏.结论该TLD能实现能量鉴别和低水平Hp(d)测量的双重目的,其成本低、组合方便,在个人剂量监测中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毒鼠强是一种毒性剧烈的神经毒性杀鼠剂,目前仍无特效解毒药.采取超大剂量安定迅速控制抽搐,并给予超大剂量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为进一步有效救治患儿赢得了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比较不同管电压、管电流及扫描层厚对MDCT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图像质量的影响,以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优扫描方案,为MDCT双低技术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搜集30例于笔者医院行MDCT常规增强检查、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测量其出血点CT值,计算平均值212.13±64.54HU。以此平均值为参考值配比碘溶液:6.4mgI/ml,120kV对应CT值:214.73±1.63HU。对消化道出血模型行MDCT扫描。常规组:120kV、300mAs、扫描层厚0.9mm;实验组:(A组:100kV、400mAs;B组:80kV、400mAs),扫描层厚1.0、1.5、2.0、2.5、3.0mm。对比剂浓度6.4mgI/ml。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比较常规组与实验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噪声、计算信噪比,并记录MDCT对模型模拟出血的检出情况,测量出血点CT值。结果 常规组DLP、ED与实验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mm图像噪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5、2.0mm图像信噪比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2.5、3.0m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1.0、1.5、2.0mm对模型出血的检出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CT低剂量扫描诊断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可行,最优扫描参数为100kV、400mAs、1.5mm,其中扫描层厚2.0mm为最厚临界扫描层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非重型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环孢素A治疗的不同剂量进行分组,观察组42例每天服用剂量为3 mg/kg,对照组46例每天服用剂量为5 mg/k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0.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BPC、WBC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重型AA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手足肿胀、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价阿昔替尼及其剂量滴定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使用阿昔替尼系统治疗晚期转移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采用阿昔替尼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剂量滴定(n=26)与标准剂量(n=24)阿昔替尼治疗,其中剂量滴定使用2种策略:策略1(主动滴定,n=7)为根据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进行滴定,策略2(被动滴定,n=19)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后进行剂量滴定。统计其基线及后续随访信息,患者疗效评估根据RECIST 1.1标准及Choi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价按照CTCAE 4.0标准分为1~5级,其中3~5级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晚期转移肾癌患者58例,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时间及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8.0月和29.0月。Choi标准下,客观缓解率(ORR)较RECIST 1.1标准提高(43.1% vs. 15.5%,P=0.001),而疾病控制率(DCR)基本一致(87.9% vs. 86.2%,P=0.782)。剂量滴定患者26例,与配对的24例标准剂量治疗患者比较,前者PFS时间较长(P=0.027),而两组间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被动滴定者19例,主动滴定者7例,两组间PFS及OS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8和P=0.470)。阿昔替尼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由高到低分别为乏力(67.2%,39例)、高血压(56.9%,33例)、淋巴细胞减少(53.4.%,31例)及高血脂(53.4%,31例)等,以1~2级不良反应为主;滴定前后患者不良反应种类及发生率无明显变化。  结论  阿昔替尼作为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剂量滴定可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主动及被动滴定策略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999.
张健  李芝帆  郭婧  李慧  潘凯丽 《西部医学》2019,31(5):762-765+769
【摘要】目的 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米托蒽醌及依托泊甙巩固治疗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阿糖胞苷联合米托蒽醌、依托泊甙巩固治疗的难治复发性AML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阿糖胞苷使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3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结束后分析并比较3组患儿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并记录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近期临床总有效率3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部分缓解的患儿中8例患儿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后治愈,余42例继续采用药物进行治疗;3组患儿5年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5年OS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和高剂量组5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其5年无事件生存年率(E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在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其感染、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患儿胃肠道和肝肾功能损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中剂量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米托蒽醌及依托泊甙巩固治疗对难治复发性AML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毒副反应,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临床上治疗AML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毒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10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大剂量MTX治疗,分析患儿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ALL患儿中共接受328例次大剂量MTX治疗,262例次发生毒副反应,检出率为79. 9%,其中胃肠道反应占20. 7(68/328)、骨髓抑制占20.1%(66/328)、肝功能异常占12. 5%(41/328)、排泄延迟占6.1%(20/328),肾功能异常占11. 6%(38/328)、皮肤黏膜损伤占8.8%(29/328)。毒副反应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儿的24h、48h、72h的MTX血药浓度(C24、C48、C72)及24h、48h的尿pH值(pH24、pH4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但二组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MTX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24、C48、C72和低pH24、pH48可能是ALL大剂量MTX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24、C48、C72和pH24、pH48与ALL患儿经大剂量MTX治疗后发生毒副反应可能相关,对C24、C48、C72升高和pH24、pH48降低的患儿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