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98篇
  免费   2890篇
  国内免费   2688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儿科学   419篇
妇产科学   401篇
基础医学   3056篇
口腔科学   487篇
临床医学   5106篇
内科学   5492篇
皮肤病学   591篇
神经病学   1044篇
特种医学   11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2144篇
综合类   13849篇
预防医学   2934篇
眼科学   462篇
药学   7350篇
  66篇
中国医学   5602篇
肿瘤学   1660篇
  2024年   392篇
  2023年   1252篇
  2022年   1071篇
  2021年   1366篇
  2020年   1322篇
  2019年   1706篇
  2018年   832篇
  2017年   1655篇
  2016年   1602篇
  2015年   1936篇
  2014年   2787篇
  2013年   2605篇
  2012年   3495篇
  2011年   3708篇
  2010年   3476篇
  2009年   3282篇
  2008年   3399篇
  2007年   2794篇
  2006年   2508篇
  2005年   2153篇
  2004年   1584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978篇
  2001年   877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689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热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作为实验模型,热痹颗粒为阳性对照药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热痹颗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进行实验研究,观察热痹颗粒时AA大鼠Bc1-2蛋白表达及IL-1β、TNF-α的影响,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热痹颗粒能够下调Bc1-2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的水平.软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减轻.结论:该药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改善细胞因子紊乱,减轻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及滑膜炎性增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有效组分——积雪草苷/大黄素干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PTEC)补体C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HPTEC,模型组TNF-α 10ng/ml诱导,治疗组在TNF-α诱导的同时,以不同浓度的积雪草苷、大黄素以及积雪草苷合大黄素进行干预,于24h后分别提取细胞RNA及上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链免疫方法(ELISA)分别检测HPTEC 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HPTEC具有C3 mRNA和蛋白表达,经TNF-α诱导后G表达明显上调,用不同浓度的积雪草苷、大黄素以及积雪草苷合大黄素干预后,C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和协同作用。结论:复方积雪草有效组分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上调所致的肾局部G过度产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x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丙泊酚干预组(C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F-α、NF-κB的表达,行图像分析半定量。结果 B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肾损伤,丙泊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组织中TNF-α、NF-κB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75.
胸腺肽α1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 ,用胸腺肽α1治疗 2个月 ,第 1个月每日 1.6 mg,第 2个月隔日 1.6 mg,均为皮下注射 ,观察治疗前后 T细胞亚群及 NK细胞、患者生活质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30例患者用胸腺肽α1前 ,CD4、CD4 /CD8、NK细胞分别为 (32 .33± 6 .2 5 ) %、(0 .77± 0 .2 3) %、(16 .0 5± 6 .79) % ,治疗后为 (39.4 2± 9.2 6 ) %、(1.19± 0 .5 3) %、(2 4 .37± 8.2 3) %。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胸腺肽α1能提高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是较理想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中药尔肾康对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系膜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采用阿霉素慢性肾病模型,分别用强的松和中药合强的松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2周,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及血、尿TNF—α,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中药合激素组24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低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激素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合激素组明显降低大鼠血、尿TNF—α浓度,与激素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合激素组同激素组比较有显著升高白蛋白作用(P〈0.05);病理切片发现,中药合激素组与模型组、激素组比较,肾小球轮廓清晰,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不明显,肾小管内未见有蛋白管型。结论:尔肾康有明显抑制系膜增殖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白蛋白在肾小管处的分解,抑制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对云南非铀矿山矿工血清IL-2、IL-6和TNF-α浓度及基因多态性位点的检测,对氡致非铀矿山矿工机体生物效应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浓度测定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TNF-α(-308,G→A)检测基因型采用基因体外扩增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IL-2(-330, T→G)基因型检测采用PCR体外扩增后测序的方法。结果 矿工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F=1.07,P>0.05),工龄(F=0.40,P>0.05),血清IL-2浓度(F=0.71,P>0.05),血清IL-6浓度(F=1.09,P>0.05),血清TNF-α浓度(F=0.95,P>0.05),IL-2基因型频度(χ2=0.02,P>0.05)和TNF-α基因型频度(χ2=2.21,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东川非铀矿山矿工血清IL-2、IL-6和TNF-α平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 TNF-α(-308,A A)基因型频度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研究野菊花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部分疗效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玢为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喘息灵对照组,野菊花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以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建立慢支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吞噬能力及呼吸爆发的强度.结果 模型组血清及肺泡灌洗液TNF-α含量以及PMN吞噬功能、呼吸爆发强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野菊花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慢支模型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水平、降低PMN吞噬功能及呼吸爆发强度的异常升高.结论 降低慢支大鼠体内TNF-α水平、PMN吞噬功能及呼吸爆发强度可能是野菊花提取物减轻慢性支气管炎炎症效应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和前列腺痛(PD)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体外短波热疗联合前列腺灸及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哈乐治疗CNP和PD患者26例,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与最大尿流率(MFR)变化。结果 有效率为80.8%。治疗前后CPSI和MFR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体外短波热疗联合前列腺灸及哈乐治疗CNP和P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αVβ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用改良的Weidner方法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整合素αVβ3在胃癌原发灶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胃黏膜组织(72.38%vs22.86%,χ2=8.35,P=0.032);浸润性生长、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αVβ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χ2=14.97,P=0.002)、T1~T2期(χ2=15.21,P=0.015)、无淋巴结转移(χ2=17.89,P=0.025)和无远处转移(P<0.05)的胃癌组织。浸润性生长、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MVD高于膨胀性生长(t=10.150,P=0.001)、T1~T2期(t=5.961,P=0.001)、无淋巴结转移(t=3.819,P=0.01)和无远处转移(P<0.001)的胃癌组织,且与整合素αVβ3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αVβ3与胃癌组织生物学行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密切相关,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其表达的检测对判定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临床分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