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41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939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3345篇
预防医学   471篇
眼科学   2639篇
药学   1007篇
  7篇
中国医学   29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503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46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528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417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82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检测MRS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64株葡萄球菌标本,对其耐药标志基因mec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基因femA增后应用压电传感器阵列进行检测,并以PCR电泳检测作参照,与目前采用的常规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传感器分析与PCR电泳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而此两种方法与常规培养加药敏法比较。结果略有差异。所有64株葡萄球菌中,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ecA为阴性,2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mecA为阳性,1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性葡萄球菌(MRCNS)的mecA为阴性;2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的mecA为阳性。结论:以压电传感阵列技术同时检测femA基因和mecA基因,既可鉴定出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又可判断其耐药类型,能为危重病人感染MRSA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油田测井人员眼晶体损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油田测井人员个人受照剂量有射线对眼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以272名油田测井人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正常工作90d的受照剂量,推算年受照剂量,并以非放射线工作人员360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眼晶体各部混形态有发生率。结果:放射测井人员年受照剂量最高7.96msV,最低1.69msV;眼晶体赤道部、晶体核混浊有后囊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赤道部、晶体核表现为絮状混浊且发生率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1)。结论:油田测井作业不但对眼晶体前表面赤道部造成损伤,而且对深部组织眼晶体核和后囊也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3.
晶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因此研究后囊混浊的病因预防及减少或消除晶状体后囊混浊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一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后发障是儿童白内障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对提高术后视力及减少弱视的发生非常重要,以往文献报道大多是术后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来治疗后发障。笔者近年对儿童白内障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预防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效果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28只眼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有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后囊破裂31只眼(7.2%),其中并发玻璃体外溢24只眼(5.6%)。发生于娩核过程中12只眼(38.7%),吸皮质过程中16只眼(51.6%),其后操作中3只眼(9.7%)。发生于囊外摘除手术中20只眼(64.5%),小切口无缝线术中11只眼(35.5%)。结论防止术中后囊破裂并提高处理能力,对于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成功率和术后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陈长民 《安徽医学》1991,12(1):43-43
<正> 我院自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用PCA8610C型人工晶体植入12例,现初步报告于后: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老年性白内障,12例病人中男性4人,女性8人,右眼6人,左眼6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72岁,均为一期手术,随访观察1~12个月。本组12例病人均做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全部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方法及主要步骤:术前准备工作同一般白内障手术。我的体会是要把握好以下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做常规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完全复位14例,一次复位率为87.5%,另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完全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该类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施行手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自内障是眼科一种常见病,高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加之西藏高原少数民族卫生防病知识缺乏,交通不便,就诊晚,致使成熟期自内障明显多于平原地区。2005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防盲办组织的青藏高原光明行之五——西藏行医疗队,我们在短短的5d内共完成了138例自内障手术,现将此行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