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2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36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28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6篇
综合类   1569篇
预防医学   38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97篇
  7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介绍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材料与方法 :本组 6例 Debakey 型的慢性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经股动脉将 Talent覆膜支架置于夹层动脉瘤裂口处 ,支架张开使覆膜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结果 :6例病人均获得成功 ,手术和临床成功率 10 0 %。 1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 ,置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平均随访 7个月 ,所有患者内膜裂口全部完全封闭 ,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 ,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 :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安全可靠 ,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
《山东医药》2006,46(32):F0003-F0003
刘庆伟 1958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医学影像专业,师从于著名放射学家荣独山和周康荣教授,199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3.
目的报道金属内支架成型术治疗1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初步经验。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TC检查,了解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范围。然后在透视下选择性穿刺理想的右肝管,引入导丝设法使其越过阻塞段后,交换硬导丝后置入适宜的国产金属内支架,同时经支架内引入内外引管,待支架扩张良好后撤除引流管。结果12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4枚,支架扩张满意。9例黄疸于2-4周完全消退,其中3例1周后死于肝肾综合征,2例术后2周自动出院失访。跟踪随访9例;2例存活6个月,3例存活11个月,2例随访4-6个月仍存活,另2例已存活2年余,支架置入术后有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1-5次的介入化疗栓塞。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引流术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其他治疗如介入化疗/栓塞可有限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胆囊坏死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报告 2例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并发胆囊坏死的病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这一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原因 ,以及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结果 :近 8年来我院共做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6 80例次 ,并发胆囊坏死 2例 (0 3% )。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超选择插管不到位是该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 :胆囊坏死是经肝动脉介入治疗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今后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对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更应慎重 ,使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5.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动脉痉挛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40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对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470例次,其中,52例在造影后接受了介入治疗。造影剂为含碘300mg/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对造影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重度CVS者经导管注入0.3%罂粟碱10mL解痉。结果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为17.7%(83/470),其表现为颈动脉管壁不光整,呈波浪状14例(16.9%),颈动脉管腔轻度变窄36例(43.4%),中度25例(30.1%),重度6例(7.2%),颈内动脉不显影2例(2.4%)。轻至中度CVS未作特殊治疗,无不良反应或后遗症发生;8例重度痉挛者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后6例明显缓解,1例遗留后遗症,1例病死。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不容忽视,造影剂的高渗刺激、导管导丝机械性刺激和血管内压力改变是CVS的高危因素,动脉内注入罂粟碱有良好的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76.
国产支架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肺减容术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BLVR)因其微创、方法简单.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外报道处于多中心试验阶段。笔者应用纤维立气管镜介入肺减容术(bronchoseopic interventional lung volume reduction BILVR).在动物实验成功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应用国产单向活瓣支架(专利申请号:200520078088.5,200520078089.X.图1)于2006年5月17日进行了1例临床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及病废性髋关节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我院2000-01~2005-12共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52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能提高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PBMV)的成功率、扩大适应症范围,减少术中并发症。方法:采用Inoue法.创用“井”阈划区加手感定点法穿刺房间隔,球囊导管以后C和4字路径及负压球囊入二尖瓣口,递增球囊直径分次扩张的手法进行操作。结果:在施术的432例中成功420例(97.22%)。并发心包填塞4例(0.93%),失败4例,中止4例。结论:认为在具备影象和外科保障条件下。帮带中重视自身体验。感悟总结手法技巧是顺利开展PBMV的关键,待技术熟练后稳妥放宽适应症。改善图象质量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17例患者术前3天给予阿司匹林300mg/天和噻氯吡啶250mg/天,6F(Envoy)导引导管放置到颈内动脉远段或椎动脉近颅底段,造影获得工作位,评价血管狭窄程度:狭窄率=(1-狭窄处管径/狭窄远端管径)×100%,微导丝在路途导引下通过颅内动脉狭窄段,向远端直至P2或M2段,确保足够的支撑力。选择支架大小的依据为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导丝引导下支架通过狭窄部位,造影确定支架位置正确,充盈球囊至5~6大气压,支架释放后造影确认展开良好,回撤球囊,无并发症,操作完毕。随访3~10月。结果:17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处植入支架,技术成功100%,造影显示狭窄由术前(78.3±12.9)%降至术后(6.8±7.3)%,狭窄的动脉管径恢复,短期随访(3~10个月)显示很好临床效果。术中出现一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SAH),对症治疗痊愈。6例随访造影未见血管再狭窄。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增加血管内径,改善血流量,减轻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对65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血管内栓塞,配合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5岁。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61例,头痛头晕3例、肢体麻木无力1例。本组65例中,45例在神经麻醉下,2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栓塞术。全身肝素化抗凝下,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沿微导管放入直径与动脉瘤体匹配的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电解解脱后,复查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