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93篇
内科学   12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592篇
预防医学   3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8篇
  7篇
中国医学   380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已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出院患者58例随机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取自我管理教育进行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缩短排便次数、提高肛门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排便次数缩短、控便能力增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2.
<正>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大面积严重烧伤(烧伤面积30%)病人92例,其中成人83例,83例成人病例中有78例发生便秘,发生率为93.9%。其中男性67例,女性11例。78例病人经积极处理后便秘均缓解。现报告如下。2讨论2.1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103.
便秘是婴幼儿常见病,在儿童门诊常可以见到。正常的宝宝,一般每天排便1~3次,或两三天排便1次。如果排便间隔时间过长,粪便干燥难以解出,那就是便秘了。家长在发觉宝宝有便秘时,应该加以重视。因为多次便秘累积之后,粪便会变得更加干,会让宝宝在排便时造成肛门口的裂伤,又因为疼痛而更加抗拒排便。  相似文献   
104.
为观察人工再造回肠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的影响,将48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采用全结肠切除后回肠末端造J型储粪袋后与直肠吻合治疗,对照组24例不造人工储粪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排便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大便不成形例数、水样便例数、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果表明,人工储粪袋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全结肠切除术后排便影响很大,可以明显减少长期腹泻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郎荣蓉  李勤 《护理学杂志》2014,29(16):79-80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61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倒"Y"字肛门成形手术,术后43例可自主排便,18例排便异常,对排便异常患儿采取肠道治疗、肛门功能和排便训练,持续1年。结果1年后,17例恢复排便功能,1例大便失禁患儿症状有所改善。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以及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加强新肛门排便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18例大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总评分、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最长收缩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体征评分、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最长收缩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常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均能改善患者的肛管直肠测压(包括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总评分(3.82±3.74)、肛管静息压(11.8±2.6)及最大收缩压(13.1±2.3)和最长收缩时间(17.8±3.4)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于大便失禁患者的治疗较单纯电刺激治疗能够在短期内获得确切且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大便失禁的症状,提高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7.
很多人深受便秘折磨,而服用泻药是他们对付便秘的"法宝之一"。不过针对很多患者一恢复排便就停药的习惯,专家提醒,服用泻药最好坚持两周,以便身体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让便秘远离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的水合氯醛灌肠对婴幼儿腹泻的影响。方法抽取需要用水合氯醛灌肠进行常规检查前镇静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在灌肠前用恒温水浴锅将药物加热至40℃,对照组应用常温药物进行灌肠,比较两组患儿灌肠前和灌肠后48h内排便次数。结果两组患儿灌肠前后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月龄以下患儿灌肠前排便次数(2.31±1.12),灌肠后排便次数(3.88±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4,P〈0.05);实验组12月龄以下患儿灌肠前排便次数(2.50±1.14),灌肠后排便次数(4.11±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5,P〈0.01)。结论1岁以下患儿经口服给药,有助于降低发生腹泻的机会,1岁以上患儿经灌肠给药更为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109.
<正>1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77.8岁,其中出现急性便秘56例,男女各占50%,习惯性便秘36例,男24例,女12例。2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病人:男性,74岁,于2010年7月2日晨6时许,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腹持续性胀痛,以上腹部为甚;无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热,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中午12时许,因腹痛难忍急诊入院。体温37.3℃,心率108次/min,血压80/60mmHg,呼吸23次/min,体重51kg,营养欠佳,急性痛苦面容,神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